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个成语故事太有嚼头了!
成语“箭在弦上”源自古代的典故,原意是指箭已经搭在弓上,无法收回,比喻事情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必须立即行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面临重大压力或紧急情况时,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无奈和紧迫感。
故事背景: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秦朝末年,楚汉相争,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项羽为了阻止刘邦的进攻,命令弓箭手将弓弦拉满,箭矢对准刘邦的。刘邦的将领韩信看到形势危急,便下令士兵迅速准备战斗,因为箭已上弦,无法收回,形势紧迫,只能硬着头皮迎战。最终,韩信率领汉军大败楚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成语解析:
“箭在弦上”形象地描绘了箭已经搭在弓上,无法收回的状态,象征着事情已经到了无法逆转的地步。而“”则表达了在这种压力之下,人们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无奈和紧迫感。这个成语不仅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勇敢。
成语应用:
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不仅用于描述战争、等紧张局势,也常用于形容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无奈和决心。例如,当一个人在职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或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时,他可能会说:“现在形势如此严峻,箭在弦上,我不得不全力以赴。”这句话表达了他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决心,以及为了克服困难而必须付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