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关的成语故事分享,让你大开眼界!
好的,我们来聊聊成语“一字千金”背后的故事,这确实能让你大开眼界!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时期,与著名的商人、政治家吕不韦有关。吕不韦在秦国担任丞相期间,门下聚集了许多文人学者,他命令这些学者们共同编纂一部巨大的书籍,名为《吕氏春秋》。这部书汇集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共计26卷,分设160篇,共约20多万字。
编纂工作完成后,吕不韦认为这部书气势恢宏,是当时的“百科全书”,为了彰显其权威性和价值,他做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他邀请当时秦国最著名的书法家荀况(也作荀卿)把这部书题写一遍,并贴在咸阳的广阳门外的墙壁上,供天下人观看。
据说,吕不韦还立下了一个规矩:如果有人能够在这部书中的文字上,哪怕只改动一个字,他就赏赐黄金一千斤(即“千金”)。
这个消息一传开,立刻引起了轰动。无数人围着这道墙壁,仔细研究书中的文字,希望能找到可以改动的地方。然而,经过一番严格的审视,没有人能够提出任何修改意见。这足以证明《吕氏春秋》的编纂水平之高,以及吕不韦对其的自信。
最终,这部凝聚了巨大心血的《吕氏春秋》确实得到了认可,它不仅展示了吕氏家族的雄厚实力和文化自信,也因其内容精深、编纂严谨而流传后世,影响深远。
从此,“一字千金”这个成语就诞生了。它最初的意思是指改动一个字就要赏赐千金,形容文字价值极高,不可改动;后来也泛指文章写得非常好,价值极高,或者指说话、承诺非常严肃、有分量,一言既出,必须遵守。这个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代文化人的智慧以及权势人物对文化的重视,确实让人大开眼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