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鲦鱼中游:中游之韵,鲦鱼游歌


《诗经》中的鲦鱼踪迹

鲦鱼,一种在古老的时代被帝王祭祀所钟爱的鱼类,同时在民间也是常见的食用鱼。这种鱼在古典文献中频繁出现,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秋水》这篇庄子的著作中,描述了庄子和惠子在濠水散步时,庄子看到水中的鲦鱼,感受到它们的悠然自得,并将其视为鱼的快乐的象征。这种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正是鲦鱼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

鲦鱼在文学作品中亦备受诗人青睐。宋代诗人方回的《孚舟亭独坐》描绘了垂钓鲦鱼的情景,而欧阳修、苏东坡等大诗人的作品中也有赞美鲦鱼的诗篇传世。在《诗经》中,虽然鲦鱼只是一个细微的角色,仅在《周颂潜》现一次,但其在祭祀中的贡献足以证明人们对它的重视。

古籍对鲦鱼的记载丰富多彩,名称繁多,如《尔雅》中的“鮂、黑鰦”,还有“白鲦”、“参条鱼”等。它的形态扁平,像柳叶一般,背部的颜色是淡青灰色,体侧和腹部则是银白色。这种普通但常见的鱼类,遍布各地的江河湖泊。

虽然有时垂钓者会讨厌鲦鱼闹窝,但它也是垂钓中的一种乐趣。因其个体小、野性,所以肉质结实,尤其适合油炸。出锅后的鲦鱼,口感鲜美,令人回味无穷。

从古至今,鲦鱼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在百姓的餐桌上常见,还出现在街边小饭馆和高级大酒店。唐代诗人独孤及曾用鲦鱼下酒,并写下了《垂花坞醉题》。而在清朝,每到鲦鱼丰收的季节,小酒肆小饭馆都会打出广告吸引食客。这一美食文化也被嘉庆诗人陈阿宝记录在诗中。

这篇文章详细探讨了《诗经》中的鲦鱼,作者赵家明。文章已发表于《垂钓》杂志2022年7期,并被收录于西南财经大学和甘肃兰州大学的文库,以及多个学术数据库,如《知网》、《龙源期刊》、《维普期刊》和《百度学术》等。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鲦鱼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