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神什么什么的四字成语
十年前,资深出版人郭志坤开始萌生用成语串联起一部通史的想法。这个想法在十年后得以实现,他与同样热爱历史的陈雪良共同创作了《成语里的通史》。他们的创作灵感源于对历史的深入研究和共同感悟,他们认为成语是民间的历史记忆,蕴百姓的情感和借鉴标尺。
关于如何萌发这个选题点子,郭志坤提到,源于一次对中外成语的对比思考。他们被外国成语所启发,意识到成语作为历史的精华,具有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他们深感成语的韵味和韵律美,因此决定用成语来讲述历史。陈雪良也强调了他们在充分讨论后形成的共识,即将成语看作是“民众的历史记忆”和“大众的借鉴标尺”。他们认为成语本身就是活在当下人们口头和心中的历史记忆。
对于用成语讲述历史的困难,郭志坤提到,最大的困难在于浩如烟海的成语大山中爬梳剔抉,寻找与历史发展脉络密切相关的成语。这需要超然远览,奋其独见。他们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成功地用成语串联起历史的主要脉络和大势。尽管这一工程庞大而艰难,但他们从未放弃努力,这是因为他们都热爱历史并致力于传承文明。
在写作过程中,陈雪良和郭志坤强调了成语故事化和历史系列化的重要性。他们通过还原历史现场,将成语故事化,情景化地再现历史。他们将成语放在最适当的历史背景下研究,通过一系列同类成语的串联解读中众的观念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和专业性,力求做到大众性与专业性的平衡。他们认为历史的通俗化和浅化是两回事,任何历史作品的生命在于真实。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坚持严肃的历史科学态度,力求更少一点差错。虽然面对挑战和困难,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对历史研究的热情和执着追求。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可以通过作品将历史生动地呈现出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成语里的通史》作为他们共同努力的成果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传承文明的热爱和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