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有嘟噜嘟噜的是什么歌
探寻昌黎的魅力:从魏武帝到昌黎民歌的传承者
昌黎,一个历史悠久的名字,其起源与魏武帝曹操观沧海的碣石山紧密相连。更与那位自称郡望昌黎的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韩愈有着深厚的渊源。
昌黎的得名,寓“黎庶昌盛”的深意。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西南、辽西走廊南部的位置,昌黎是沟通东北与华北的重要纽带。这片土地融汇了北来的契丹、女真、蒙古等多的文化,也接纳了周边及南方数省的移民,因此昌黎民歌融合了多地的民歌元素。
昌黎文化,作为河北悠久历史文化的代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昌黎民歌,更是河北乃至全歌中的独特支流。2008年,昌黎民歌被列入第二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充分证明了其文化价值。
《捡棉花》是昌黎民歌中的知名作品,描述了姐妹二人在棉花地劳作的情景。这首歌被著名歌唱家阎维文、尤国通等人演唱过,展现了昌黎民歌的独特魅力。而《绣灯笼》则是表现爱情的代表作品,按时间线索分成五段,讲述了五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齐凤英,一位著名的昌黎民歌手,曾以《绣灯笼》在河北省文艺汇演中崭露头角,成为名声在外的河北省歌舞团专业演员。
当我们谈及昌黎民歌的传承,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王世杰。他是河北乐亭人,对民间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上世纪60年代,他师从昌黎著名民歌艺人曹玉俭,后参加昌黎县文化馆的昌黎民歌采风活动,搜集整理了近百首民歌。他的努力让昌黎民歌得以传承,并于2018年被确定为昌黎民歌传承人。
昌黎民歌不仅有单人演唱的形式,还有类似东北二人转的对口唱形式,边唱边舞。随着老一代民歌艺人的老去,昌黎民歌的传承显得尤为迫切。我们呼吁每一个民歌爱好者都能尽己所能,推动昌黎民歌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柳岸花茗
编辑:楚楚
注:本文参考了百度百科关于昌黎民歌和王世杰的资料,以及音乐社会学视野中的昌黎民歌、中小学音乐教学网关于河北昌黎民歌《茉莉花》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