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许多考生反映,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在教师考试中难以记忆。今天,中公教育资深讲师将为大家详细解读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在行为学习理论中,除了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外,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也备受关注。斯金纳通过观察动物实验,提出了许多关于学习的观点。

备考时,需要重点关注斯金纳操作性作用的规律部分,主要考查形式为客观题的简答题。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中的操作是受强化规律影响的。接下来将重点阐述这一核心内容,其中涉及四个核心概念:正负强化、逃避与回避、惩罚、消退。

我们来讲解正负强化。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目的都是促进个体行为的频率增加。正强化通常表现为给予个体一种愉快的刺激,如小明考了第一名后得到爸爸的奖励去游乐场玩耍,这是为了鼓励他继续考好成绩。而负强化则是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例如小红考了第一名后获得不用洗碗的奖励,这也是为了激励她继续取得好成绩,通过摆脱厌恶刺激来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

接下来是惩罚与消退。这两种过程都是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惩罚是通过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来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例如学生因上课睡觉而受到罚站的惩罚。而消退则是通过不给予任何刺激来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例如母亲在商场中不理会哭闹的孩子,让孩子逐渐消退购买玩具的欲望。

最后是逃避和回避。逃避是指在厌恶刺激出现时,个体采取逃避以避开厌恶刺激,如遇到臭垃圾池时选择绕路走。而回避则是在预示着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信号出现时,个体提前做出反应避开刺激物。关键在于逃避和回避区分的是刺激物是否已经出现在眼前。当垃圾池还没出现就直接绕路时,是回避的行为;而之前提到的绕路则是逃避的行为。逃避和回避的本质区别在于此。

以上就是教师考试中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内容概述。考生可以通过了解知识点并结合做题来巩固记忆。最后祝愿各位考生考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