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养之,养而教之
李玫瑾的朋友最近升级成为母亲,为了让自己好好休息,她雇了两个月嫂,一个负责白天,一个负责晚上。听到这个消息,李玫瑾向朋友提出了建议,让她考虑只雇一个晚上月嫂,让孩子和自己一起睡。朋友对此有些不解,李玫瑾解释道,孩子睡觉时是排味最浓的时候,和他一起睡可以让他记住你的气味,从而建立起依恋关系。
李玫瑾认为,完全将孩子交给别人照顾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孩子会依赖对他好的人,无论是喂养、抚触还是陪伴。而这种依恋关系的建立是有时间限制的,错过了就很难弥补。她强调,想要孩子跟你建立亲密的关系,就需要亲自陪伴他,这是建立安全感、信任感和情感依赖的关键过程。
那么,到底是重要还是养母重要?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生和养应该是一体的,当“”和“养母”是同一人时,最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现实情况往往并不如此,有时候由于经济原因,父母无法亲自抚养孩子。
许多父母误以为只要把孩子生下来就是对孩子有恩,保证孩子不饿就是尽责。李玫瑾强调,养育孩子需要讲究方法,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只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情感回应和性格塑造是不够的。她指出,心理抚养的缺失会形格的终身“漏洞”,导致孩子在青春期出现对抗、抑郁或社交障碍等问题。
李玫瑾提醒父母们,不要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缺席,也不要成为不懂爱不懂养育的父母,留下遗憾和伤痛。她强调,养育孩子最难的不是喂饱他的胃,而是安放好那颗小小的心。父母应该多学习育儿知识,用心陪伴孩子成长,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李玫瑾教授的《心理抚养》不是一本冷冰冰的育儿指南,而是一位研究人性、见过太多遗憾和眼泪的智者的经验分享。她手把手教父母如何把爱真正“养”进孩子的骨子里。推荐阅读《心理抚养》和《幽微的人性》这两本书,它们就像一位懂你又懂孩子的老朋友,在迷茫的时候为你指明方向,照亮通往孩子心底的少些遗憾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