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
关键词一:生物圈——生命的独特家园
生物圈这一概念最早由奥地利地质学家爱德华苏威斯于1875年提出,如今已成为集合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等多学科内涵的术语。它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圈层,包括看不到的微生物所在的地方。这个独特的生命圈层覆盖了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等,其范围从海平面以上约10公里的高空到海平面以下11公里深处。
从地质学的角度看,生物圈由全球各类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与岩石圈、水圈和空气的相互作用。地球是目前已知唯一有生物分布的宇宙地方,生物圈的演化始于40亿年前生命起源。地球的各种生物都是几十亿年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生物与环境长期交互作用的产物。
生物圈的运转原理包括获取太阳能并转化为化学能、有效利用水分、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运转、提供生命物质所需的营养元素以及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超过了生物圈的自我维持稳态的能力。
人类不再是传统生物链上的简单成员,而是生物圈中占地位的物种,能够大规模地改变生物圈。但随着人口增长、农业技术改善、工业发展等,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冲击也日益增加。世界人口快速增长,可耕土地有限,这导致了全球范围的粮食问题。滥垦滥牧、建设用地高速扩展等使全球植被减少,造成水土流失、耕地质量下降甚至荒漠化,气候异常,水旱灾害增多等环境问题。水域捕捞接近极限,某些鱼类大量减产。化石燃料的有限蕴藏量随着使用速度的日益增长,燃料危机不断加剧,造成了大量环境污染物。
人类必须明白,生物圈是人类及其所有生物的家园,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空间。人类需要意识到自身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认识到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整个生物圈的繁荣。只有当人类尊重并保护生物圈,才能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信息来源:林业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生态文明关键词》主编:黎祖交 本条作者:蒋高明 编辑 尹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