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换个说法


春雨时节巧描绘,江南画意传心怀。当春天的脚步悄然来临,春雨如同知晓时节的智者,无声地滋润着大地。杜甫笔下的春雨诗意盎然,历经千年仍令人陶醉。

春雨为何润物无声?原来南方的春天,特别是江南地区,是冷空气与暖湿气流交锋的主战场。暖湿气流从海洋带来丰富的水汽,与南下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当暖湿气流稍处劣势,冷空气推进缓慢时,便产生如诗如画的绵绵春雨。这种细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尤为常见,一个月中近半月都在下雨,雨滴细密如丝。

北方的春雨则显得与众不同。华北地区的春季降水稀少,三月至五月间的平均降水量仅50至100毫米。春季前期,暖湿空气较弱,难以占据华北,而强劲的西北风则带来大风和降温。北方的春雨更多时候是小雨如酥,虽然降水量级不大,但对大地而言也是一份难得的滋润。

从历史统计数据来看,春雨在地域分布上南方多于北方;在时间上,春季前期的降水相对较少,后期随着暖湿气流的增强逐渐增多;在强度上整体偏弱,但南方偶尔也会出现短时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

春雨对于南北两方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正如俗语所说“春雨贵如油”。在北方,春季是秋、冬两个少雨季节的接力,气温回升迅速,大风天多,蒸发强烈,易形成连续干旱。此时若有春雨降临,特别是连续的细雨,可以为土壤补充水分,有利于夏粮的生产。在南方,春雨则为早稻的播种育秧和谷类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分。南方的连续阴雨也可能导致农田渍涝和病虫害的发生,因此需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春分过后,天气渐暖,但气温起伏不定,春雨来临时更感湿冷。此时正值冬季风转向夏季风的过渡时节,冷暖空气频繁交替。在这样的时节里,公众需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适时增减衣物,携带雨具,注意保暖防潮,避免感冒等疾病。

本文由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助理工程师撰写并接受本报记者李红梅的采访整理。文章发表于《日报》2025年3月19日第18版。(编辑: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