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兀穷年真意思,就是拼命干活不休息啊!
“焚膏继晷”这一成语听起来可能有些生僻,但其实其背后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积极的现实意义。你了解这个成语的出处和含义吗?
“焚膏继晷”最早出自唐代韩愈的《进学解》,其中的“膏”指的是灯油,“晷”则代表日光。整个成语的意思就是点燃灯烛来接替日渐西沉的自然光线,形容人们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或努力工作。这一成语在句子中常作谓语、状语或分句,含有褒义。
在《进学解》这篇文章中,唐代大文学家韩愈通过自身的经历表达了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他提到自己焚膏油以继晷,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的场景。这个成语不仅仅用来描述勤奋,更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学问的尊重和追求。
在古代社会,读书人通过勤奋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这个成语鼓励人们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和不畏艰辛的精神。虽然时代变迁,但这种精神对于当代人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启示仍然非常重要。
“焚膏继晷”这个成语,不仅让我们想象到古人对知识的渴求,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勤奋不息的精神。在今天,这个成语仍然是我们不断学习和努力的动力。无论是在学术研究中,还是在日常工作中,这种精神都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成语就是“焚膏继晷”,用来形容人们的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现在你是否对这个成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