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卤素灯泡成LED的,这事儿得报备不?
谈到“改装车”,很多人首先会联想到飙车、疯狂驾驶等刺激场景。的确,有些改装车因巨大的噪音影响了他人的正常生活,有的则在公路上超速行驶,扰乱了交通秩序,甚至引发交通,威胁到其他车辆和行人的安全。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改装车就像是被魔鬼附身的危险机械。
汽车改装的起源实际上与赛车活动紧密相连。最初,改装的目的在于提高汽车性能,以便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赛车的改装经验间接促进了民用汽车的技术革新。随着汽车的普及,四个和发动机逐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化潮流。在一些发达,改装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汽车文化。
在国内,严格意义上的改装汽车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认证资质的厂家,使用鉴定合格的发动机、底盘或总成,重新构建与原型车不同的汽车;二是车主为满足某种使用目的,在原有车辆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技术改进。我们通常讨论的改装车主要指的是后者。
一些不守规则、违法改装、危险驾驶的车主让改装车承受了许多误解和。实际上,改装车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改装,并安全文明地驾驶。
那么,哪些可以改,哪些不可以改呢?
目前,交管部门对汽车改装的限制仍然比较严格。涉及汽车技术参数的部分,如汽车排量、涡轮增压等,是绝对禁止私自改装的。发动机型号、车架号也不能变更,车身结构也不能。如果要改变汽车的颜色、更换发动机、车身或车架,必须提交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车贴面积不能超过总面积的30%,超过则需向相关部门报批。外观不能大幅改动,需与行驶证上的照片基本一致。无论是车主自行购买原厂配件改装,还是由品牌改装厂商进行改装,超出《机动车登记规定》变更范围的,都被视为违法改装。
值得注意的是,交管部门也在逐步放宽汽车改装的限制。例如,2014年10月1日实施的机动车登记办法修订案提出,车身、车架的改装可以在改装后再进行登记。早在2008年10月,《机动车登记规定》第一次修订版时,有关部门就推出了多项便民措施,如简化办事流程、取消部分审批程序等。车主在改变车身颜色、更换发动机、更换车身或车架后,可在10日内到车管所提交申请变更登记。
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改装呢?
汽车的零部件繁多,每一部分的改动都会影响到整体性能。对于安全文明驾驶来说,灯光的改装和排气系统的改装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方面。
在灯光改装方面,主要以改装前照大灯、内饰灯为主,包括加装爆闪灯、底盘灯、位置灯等。大多数车主的出发点是追求美观,这其实是错误的。改装车灯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安全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追求美观和独特性才是次要考虑。在改装灯光时,需要遵守相关法规,例如《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七条的规定。还需要了解原车的灯光系统,选择原厂配套的品牌进行升级。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大灯改装件种类繁多,质量各异,因此必须小心选择。
在排气系统改装方面,一些车主误以为排气管管径越粗、发出的噪音越大,发动机输出的马力就越大。但实际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原厂的排气系统经过反复测试和设计,与车辆的动力总成相匹配。过于追求噪音和外观的改装可能会这种平衡,影响车辆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在选择排气系统改装件时,需要注意限制噪音分贝,不要制造过大的噪音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
汽车改装需要遵循科学、合理、安全、文明的原则。在遵守相关法规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改装可以提升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同时也需要注重对他人的影响,共同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