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忙线中,手机会收到提醒通知哦!


杭州女子小琪去年购入了一辆新车,车险即将到期时,她接到了一通自称来自“太平”公司的业务员的电话。对方告诉她,如果进行续保,不仅会有优惠,手续也会更加简便。由于小琪之前在4S店直接购买了车险,对这方面的经验并不丰富,加上对方能够准确说出她的个人信息,所以她误以为对方真的是“太平”的正式业务员。

于是,小琪添加了对方的微信,收到了详细的报价单,看起来非常正规。对方甚至表示,如果小琪时间紧张,只需提供相关资料照片即可,剩下的手续他们可以代为办理。

由于价格确实优惠且操作简便,小琪很快同意了对方的报价并支付了费用。但在收到保单后,她并没有仔细查看。

第二天早上,小琪无意间浏览到一个帖子,里面的内容让她感到十分不安。帖主提到购买了所谓的“保险”,但在需要理赔时却无法得到保险公司的认可。评论区有很多了解情况的网友指出,这是遇到了所谓的“统筹保险”,而且很多车主可能都已经掉入了同样的陷阱却浑然不觉,只有在出现时才会发现。

要区分普通的车险和统筹车险,主要看保单上是否出现“保险”二字,很多统筹保险会用“责任”或“服务”来代替。观察销售方是否属于正规保险公司也很重要,因为统筹险的销售方(保障人)多数为“xx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或“xx安全统筹服务有限公司”。

小琪对照自己的保单后惊觉自己也中招了。她立即联系业务员询问是否卖的是统筹险,对方开始还试图否认,但在小琪已经了解情况后,对方开始回避问题,并表示是否有说是保险并不重要。

意识到被欺骗后,小琪要求对方退款。对方开始以各种理由拒绝或推迟退款,表示交强险已经由其他公司购买无法退款,并声称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据了解这些手续费从一两百元到高达保费的一半不等。这背后其实是一些企业通过车辆安全统筹业务进行欺诈的套路。他们利用类似保险公司的业务模式和保单设计混淆消费者的视听以获得收益。不在少数他们也反应了许多曾经向保险公司投保的商业险实际上是由这些所谓的统筹公司提供服务的制造了双方公司联合承保的假象。这些统筹公司的销售员有时会以各种手段欺骗消费者他们诱骗消费者认为他们是正规保险公司以此来获取信任他们常用的手法包括混淆公司名称使用类似的名称来迷惑消费者制造消费者误以为自己是在与知名保险公司交易的氛围同时也推出了一些类似套路组合险推出类似于保险公司所提供的各种套餐但其实提供服务的主体并不相同价格优势也是他们吸引消费者的主要手段之一他们提供的价格往往远低于正规保险公司让消费者觉得购买这种服务更划算因此选择上当也难免时有发生对于此事很多车主也遇到过类似的遭遇其中于先生就表示他在投保过程中遇到的业务员不断向其推送保险公司的服务承诺等到签订后发现购买的并非保险服务而是由这些所谓的车辆服务公司提供的统筹服务因此购买时消费者一定要谨慎选择避免上当受骗一旦发现自己购买了所谓的统筹险应该立即联系相关机构进行投诉和要求退款并要求支付相应的赔偿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注意购买前要认真核实保单和服务商的真实性以免陷入类似最后这些所谓的统筹公司虽然披着保险公司的外衣但其实并不是保险公司他们所提供的车辆统筹单也不是保险合同一旦发生纠纷不能适用保险法的规定解决相关纠纷只能通过诉讼等法律手段解决因此消费者在购买类似产品时要特别小心谨慎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纠纷同时行业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大力度规范此类市场避免类似再次发生危害更多消费者的利益确保消费者在购买相关服务时能够安心放心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