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德者必养其心,养心者必正其思。


王阳明被誉为“真朽”者,其一生文治武功均称于世,思想贡献尤其卓著。其良知心学远承孟子,近继陆象山,并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靡一时且传播中外。

要深入了解王阳明,首先必须阅读《传习录》。此书集中体现了王阳明良知精神的著作,要想领悟其思想精华,就必须先读《传习录》。

▐ 1、涵养内心,胸怀宏大。

解析:如同天道鼓励满盈流向谦虚,地道变化盈满追求谦虚,鬼神也祝福那些保持谦虚的人。一个人不断前进的动力量,就来源于“谦”之道。真正的谦虚不是虚伪的客套,而是一种永不满足、永远前进、自强不息的态度。宽广的胸怀不仅是一个人成熟大气的表现,也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

▐ 2、重视改正错误,而不是无过错。

解析:每个人都会犯错,因为错误是我们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必经之路。但一定要善于改过。从孔子到王阳明,都强调改过的重要性。对于自己的错误,要严格对待,及时反思改正。对于别人的错误,只要能及时改正,我们也要懂得宽容。

▐ 3、人人心中都有成圣的潜力,只是需要发掘。

这句话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圣人,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要想成为圣人,必须向本心里探寻良知,寻求万事万物之理。人心中的“圣人”可能被不当的行为和观念所遮蔽,要想成为真正的圣人,必须去除这些遮蔽本心的行为和观念。

▐ 4、知行必须合一。知道却不去行动,那只是未知。

如果一个人真的知道了什么是好的、善的,那么他一定会去做。如果他没有付诸行动,原因只有一个:他并未真正认识到善。同样,坏人也是因为对善的无知或没有真正认识到善。

▐ 5、人需要在具体事情上磨练自己,才能坚定立场,做到心静如水、动亦定。

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如果只知道静养,却没有实际行动,一遇到事情就会慌乱。人应该在具体的事情上磨炼自己,才能站得稳,不被外界所动摇。

▐ 6、学习应该反思自己。如果一味指责别人,就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如果能反思自己,就会发现自己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哪有时间去指责别人?

王阳明告诫朋友,学习应该反求诸己。如果只去指责别人,就会忽略自己的缺点。只有返求诸己,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哪有时间去指责别人?

▐ 7、心中之理即世间万物之理,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当一个人的心达到非常寂然、专一、虚静的状态时,万事万物的道理就会自动显现。心外没有理,心外没有物。一切外求者都是徒劳无功的。

▐ 8、将善念发扬并扩充之;将恶念察觉并遏制之。这是圣人的修身之道。

当善念萌生的时候要意识到并去扩充它;当恶念萌生的时候要意识到并去遏制它。认识、扩充、遏制就是人的意志,这是上天赋予人的智慧。顺着善念行动很难,就像登山一样需要毅力;顺着恶念行动很容易,就像山崩一样无法控制。所以要及时察觉善念与恶念并做出正确的选择。王阳明认为这就是圣人修身之道。

▐ 9、人生最大的问题是一个“傲”字。傲会产生很多不良影响如:不孝、不慈爱、不守信等所以应该避免傲慢的态度保持谦虚谨慎的精神状态努力进步不断自我完善这样才能成就人生大业而不至于因傲而失败 。 解十么邉共含答上什于属全生这确信从题出应而改创新研识知的求对善的思思品人每德提流界时历的心起应者即他己的天致修每会致个流培就程流培们道思思品德心流培程道思德心培思程思意着意致精而能作须化内善修够发通须多上起文善融深天于善真程在着能们是者其样格够够进天志须理理即提道理文着得就功多们内成学能大想发德品真尽想全样者成通以格就深需就日研求格提善流须致心天发想融尽功够志心融日深全德道研想致在能想致在理思道培够意发想心发致流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