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宝钗俩人想法就是不一样


薛宝钗刚踏入贾府,即刻俘获了全府人心。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对她赞不绝口,连府中的小丫头们都乐于与她亲近。

在此之前,林黛玉作为贾府的娇客,受到贾母等人的宠爱,风光无限。自从薛宝钗的到来,林黛玉的地位似乎变得不再那么显赫。

薛宝钗与孤芳自赏的林黛玉不同,她的行为更加豁达,与人相处时总能让人感到如沐春风。她轻松赢得了贾府众人的喜爱,甚至取代了林黛玉成为贾家最受欢迎的姑娘。

对此,林黛玉内心当然有所不甘,认为薛宝钗是在伪装自己以人心。

这一心结直到妙玉出现后才得以解开。妙玉用五年梅花雪水提示林黛玉,让她认识到自己对薛宝钗的误解。通过重新认识薛宝钗的好,林黛玉重新审视自己的偏见,最终与薛宝钗和解。

林黛玉以聪明著称,而妙玉更是清高独立,能令她们二人先后认可和接纳的人,薛宝钗绝对是个不可忽视的存在。这足以证明她的人品和心性都是出类拔萃的,绝非只是表面功夫。

那么,薛宝钗是如何做到真诚待人的呢?事实上,她并非通过努力树立“知心大姐姐”或“优秀大”的形象来得到他人的认可。相反,她看透了人性的真实面貌,因此能够有的放矢、顺势而为。

薛宝钗、林黛玉和妙玉都是极其聪明的人,贾府上下几乎没有人能瞒过她们的眼睛。她们在看待人心后的应对方式却各有不同。妙玉选择自我隔离,像一个深度洁癖的怪人;林黛玉则选择保持清高和冷静,为自己划下禁区。而薛宝钗则与她们不同,她不拒绝这个世界的复杂和,反而选择融入其中。

薛宝钗看似顺应各种人和事,实则只有一招:满足对方的需求。比如,她对喜欢被恭维、爱八卦的周瑞家的非常客气,满足了周瑞家的猎奇之心。对于小丫头们,她则展现出和蔼可亲的一面,并分享一些吃食,赢得了她们的喜爱。在长辈面前,她则表现出稳重成熟的素质。真正能走进她内心的人几乎没有。

薛宝钗的牡丹花签上的诗句“任是无情也动人”,并非说她冷漠无情,而是指她无法真正与他人心意相通。她是一个冷,尽管待人亲近,但在心中保持着克制的疏离。林黛玉的距离表现在面上,而薛宝钗的距离则深藏在心中。

薛宝钗无疑比林黛玉更难亲近。她的待人接物方式充满了讽刺意味。她看似给予的都是廉价的“投资”,实际上却充满了对人性的看透和对现实的拒绝。相较于妙玉的与世隔绝和林黛玉的自我隔离,薛宝钗选择主动出击,不抵抗世俗,而是掌握人心以掌握生活的脉络。然而在那个年代的背景下,女儿家无法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尽管薛宝钗看透了人性并活出了自我风格,但她仍无法完全把握自己的人生轨迹。从薛蟠的某些表现和《柳絮词》中的词句可以看出她的痛苦并不比林黛玉少多少。在贾宝玉离开后所面对的“得到本少失去更多”的现实更是令人感到心痛。薛宝钗试图以自己的方式与世界和解但终究无法完全把握自己的人生最终反被现实所反噬在某种程度上她和林黛玉仍是一类人这些观点都是基于《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故事线索进行整理推论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