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之而无不及是贬义词吗(狗性、奴性和人性,狗有奴性”不可怕,人有奴性”就可悲了)


有过之而无不及是贬义词吗(狗性、奴性和人性,狗有奴性”不可怕,人有奴性”就可悲了)

一日闲暇,我偶然翻开大字典,当翻阅到关于狗的词条时,不禁让我惊讶。由此,萌生了为狗写篇文章的想法。思绪飘远之际,脑海中浮现出了“狗性”、“奴性”与“人性”这几个词汇。

首先来谈谈“狗性”。狗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与人类有着不解之缘。早在大约一万五千年前,狗就已经成为人类的朋友。狗的聪明、忠诚以及与人类的深厚情感,使得它成为人类最好的朋友之一。在人类的洪荒时代,狗帮助人类与猛兽搏斗,立下赫赫战功。因其奔跑速度快、嗅觉灵敏、反应聪慧的特性,狗在运输、刑侦、救援、缉毒等领域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好帮手。狗在看家护院的方面更是本领高强,相较于其他动物,其表现更是无可匹敌。无数小说、电影描绘过义犬救主的感人故事,让我们人类泪洒衣襟。我们身边也有不少老犬忠诚于主人,至死不渝的故事。我不禁感慨:狗的这些义举,或许源于它们天生的“狗性”。我们人类应该感谢它们,因为我们是懂得知恩图报的聪明动物。在词典中查阅时,却发现对狗的定义令人愕然。关于狗的条目中,褒义词汇寥寥无几,更多的是如“狗胆包天”、“狗苟蝇营”等负面词汇。这让我不禁纳闷,虽然都说“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但我们在为“最好的朋友”造词时,为何很少用褒义词来形容呢?作为最早陪伴我们的动物朋友,狗在我们的文明中为何未能获得应有的地位和尊重?在我们的文化内涵中,为何难以找到由狗的品德引申出的褒义词?

这或许与狗的“奴性”有关。狗对于人的忠诚几乎可以用死心塌地、不惜牺牲性命来形容。古时的文人似乎并不欣赏狗的这种忠诚,反而创造出了许多精彩的成语来形容狗的“奴性”。这些成语一针见血,刻画入微,令人叹为观止。狗虽为兽,却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与狼有血亲关系,性格中带有凶狠和多疑的一面。它对生人始终保持警惕。但狗也有极其温顺的一面,尤其是对主人。它一有机会就会跟在主人身边,摇尾乞怜,舔手舔脸,撒娇,极尽殷勤。狗的这种独特技能往往能轻易获得主人的欢心,导致狗在现代社会中的待遇极高,甚至超过人类。它们住在豪华的住宅中,吃着高档狗粮,穿着精致的衣服,享受着人类级别的照顾。

“狗性”的最大特点是听从主人的命令,看主人的脸色,随时听命于主人,完成主人的指使。这种“奴性”表现在对富有的、强大的主人的奉承和对弱势的欺凌。

提到“人性”,想起一句话:狗的本性和人一样复杂,而人的本性和狗一样的简单。人的内心深处也浸透了这种“奴性”,表现在对有者的奴颜婢膝、对有用之人的谄媚、对家庭中的底层人的等。尽管狗对人类极尽摇尾乞怜之能事,但人类毕竟是唯一会脸红也应该感到脸红的动物。我们的祖先在得到狗的好处的从内心鄙视它们的“奴性”,所以创造了那么多淋漓尽致的成语来形容。

不要忘记我们的祖先还创造出了“死、狡兔烹”的成语,告诫世人不要成为。我想说的是:狗通人性是荣耀;而人性通狗则是人类的悲哀。狗的“奴性”并不可怕,而人若染上“奴性”则令人悲哀。


有过之而无不及是贬义词吗(狗性、奴性和人性,狗有奴性”不可怕,人有奴性”就可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