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某某某今年十五岁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性格开朗喜欢运动和音乐梦想成为科学家探索宇宙的奥秘平时喜欢阅读和写作积累知识也乐于助人希望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在热门文章《这块屏幕或许改变了命运》中,引发了对于信息化教育手段的深入探讨,关于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问题在网民间引发了热议。那“一块屏幕”对于偏远贫困地区的师生来说,是进步的助推器,是知识的甘泉,还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面对有限的教育资源,如何有效地普及优质教育成为了一大挑战。

在海拔高达4500米的雪域高原,教育的鸿沟难以跨越。芥末堆记者的描述中,教学楼的空气中弥漫着煤灰和酸酸的味道,一间30平米的会议室内,21个初中生用英文自我介绍时,他们的发音快速而一致。

从繁华都市到这片荒凉高原,孩子们面临的不仅是高山的阻隔,更有教育的落差。尽管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但在偏远落后地区,孩子们仍然面临温饱问题,学校缺乏信息化教学设备,更缺乏合格的教师。

当一起教育科技的公益志愿者走进治多县的四所学校时,孩子们带着好奇和羞涩的眼神看待这些新的“支教老师”,满怀激动之情。当他们走过孩子们身边时,孩子们鞠躬问候,“老师好”。

师资力量的不足成为治多县多所学校的心病。支教老师曹老师提到,学生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但考试内容却是河南试卷,由于试卷难度和学生实际教学水平的差异,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繁重的批改作业和日常管理任务占用了老师大量时间。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的关键,学校硬件条件不断提升,但缺少软件和内容。”曹老师坦言,“英语课程的发展需要优秀的教育资源支持。”

针对乡村教育中软件和资源匮乏的问题,教学硬件的改善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而软件的普及则成为了当前的核心命题。治多县的学生扎西表示,他希望能多做些习题,但当地无法购买到合适的练习册。英语成为了一大难题,他坦言自己在英语学习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对此,支教老师曹老师介绍称,当地学生在中考时面临藏文和英文的选考困境,多数学生选择放弃英语。公益的力量在这片高原上展现出了最强的一面。一起教育科技带着阅卷机、教学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跨越2700多公里来到当地学校,带来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内容。当地老师们亲身体验了阅卷机的便利后深感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

除了硬件的援助,AI口语课的开展也让当地的孩子们接触到了纯正的美式发音。通过专业的AI老师的指导,孩子们的发音逐渐标准。曹老师表示,当地很多英语老师从未接触过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但语言学习需要原声的输入输出。这次公益活动为治多县的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他们得以接触并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项公益活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注意,并在微博上转发点赞。借助互联网技术、软硬件教学的相辅相成以及更多有识之士的无私奉献,如治多县一般的孩子们得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屏幕之外的受益者。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