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间怎么打开啊,急死了!
不同于传统商业场所,曾经的老厂区、仓库等废旧空间经过改造焕发出新的活力,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商业空间——非标准商业。这种商业空间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新潮灵动,旧空间新魅力
传统商业之外,一个全新的商业景象正在崛起。昔日的铁路线、老站台和旧仓库,如今披上了新的外衣,成为了充满创意和活力的新型商业空间。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被这些看似非标准却充满活力的商业场所所吸引。
这些场所不仅仅是购物的地方,更是社交和娱乐的中心。消费者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户外的新鲜空气、飘荡的云彩、餐厅的悠扬音乐和朋友间的欢声笑语。他们带着家人、朋友和宠物,在这里度过美好的下午时光。逛逛、转转、拍照、吃饭,体验到浓厚的情绪价值。
比如北京的首创郎园Station,这里曾经是北京纺织仓库,如今变成了一个影视产业和各种消费业态的新型城市空间。这里开放式的街区、红砖房、旧仓库、铁轨、车站等元素,给消费者带来了独特的感受。
非标商业的魅力
那么,什么是非标商业呢?它打破了传统商业的固有模式,更注重个性化、差异化的商业实践。赢商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在空间形态、场景营造、业态组合、运营模式等维度创新的商业项目,都可以称之为非标商业。
近年来,全国各地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非标商业项目数量大幅增加。这些项目有的主打复古创新,有的聚焦年轻人生活方式。赢商大数据显示,近年来出现的非标商业项目以5万平方米以下的小体量居多,建筑形态上则以开放式街区为主,包括大面积的开放空间、绿地和休闲设施。
与传统商业不同,非标商业指向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探索。在消费者知晓特定非标商业项目之前,一批主打创新的主理人品牌已将目光投射于此。他们看到了非标商业项目的独特魅力和巨大潜力。
稳定运营是关键
虽然非标商业项目在社交媒体上讨论热烈,市集、活动、展览层出不穷,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前来参观。但一些项目仍面临位置偏、体量小等客观限制。长期稳定运营的关键在于产业逻辑、社群逻辑和设计驱动逻辑。
以首创郎园Station为例,该项目注重产业和商业的融合发展,商业背后有产业支撑,同时商业又能反哺产业为其赋能。每个非标商业项目都应该有其独到之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住生存。
消费者越来越偏好拥有新消费气质的内容,注重品牌背后的故事、新意和情绪价值。非标商业项目需要打造文化消费体验的新空间,让电影文化拥抱不同的消费类型,打开更多探索的可能。
无论是传统商业还是非标商业,好的产品永远是基底。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需要在保持创新的踏踏实实做好产品、认认真真跟消费者沟通,摸索出向前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住生存,实现长期稳定的运营。(记者 李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