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爱恨纠缠红尘中,笑也笑不痛快
故宫传奇再掀波澜:《我在故宫六百年》深度解读
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站大受欢迎,人们首次关注到故默默修复文物的工匠们,他们的工匠精神与专注背后的有趣灵魂令人敬佩。四年后,《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姊妹篇——《我在故宫六百年》终于上线,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这部纪录片赶在跨年期间播出,随着2021年的到来,其主题也转变为“我在故宫601年”。与前者一样,《我在故宫六百年》也在B站走红,每周更新一集,共三集,吸引了大量观众,B站评分更是高达9.9分。
《我在故宫六百年》的创作背景是故宫建成六百周年。2020年9月10日至11月15日,故宫举办了“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这部纪录片以此大展为基础,通过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工程部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故宫建筑物的保养和修复工作,展现了故宫的魅力。
这部纪录片的立意有所调整,虽然主角仍然是“我”,但指的不仅仅是修复文物的故宫人,更扩展到了故宫的文物本身。修文物的故宫人依然是主角,他们修复的不再是书画、青铜器等文物,而是故宫建筑上的每一砖每一瓦、每一柱每一梁。这些故宫建立已有六百年,依然保持着皇家气派,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匠人的修复、维护、复原。他们不仅拥有高超的技艺,更有着赤诚的热爱、敬业的态度、扎实的作风。
看到新老故宫人如此专注,许多观众都产生了加入故宫工作团队的冲动。这里的日常工作虽然繁忙,但也有喂鱼、撸猫等悠闲时刻,甚至有观众表示被这部纪录片成功吸引后,萌生了保护历史遗迹的强烈愿望。
“我”不仅是修复文物的人,也是故宫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条木、每一幅彩画。它们都有着自己的历史,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从明中都遗址的建筑配件到紫禁城最后一座建筑灵沼轩的一块砖,它们都在用自己的语言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在故宫六百年里,“我”见证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帝王将相虽曾显赫一时,但在时间面前也显得微不足道。而故宫这座古老的宫殿在时间的长河中依然屹立不倒,提醒我们尊重时间、尊重历史。
这部纪录片让我们看到历史、传承、人文和时间。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敬业精神,更可以感受到时间的力量。在快节奏的现活中,这部纪录片让我们意识到慢的重要性,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正如一位观众所说,“我们在匆忙的生活中常常忽略了历史的意义和人的价值”。
《我在故宫六百年》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纪录片。当你把这个“我”想象成自己时,你会有更多的感悟与收获。这部纪录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一面,更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时间虽不停流转但我们都在其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与传承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保护这份传承也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丰富与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