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拉松一共要跑42.195公里呢!


马拉松赛事带动的不只是热情,还有实实在在的消费增长。

有着十余年跑步经验的“yuhang”常常思考,参与一场马拉松比赛究竟需要多少钱,这些钱都花在了哪里?让我们一起来算算这笔账。

参与马拉松比赛的开销一般包括跑步装备、报名费和交通食宿三部分。对于跑步装备,一双800元左右的跑鞋足以应对大多数比赛,而且使用寿命较长。普通的运动服装,二三百元就能购置齐全。实际上,每次比赛组委会还会发放一到两件跑步T恤,这些装备平时也可以穿着,并非专为比赛准备。

关于报名费,国内马拉松比赛中针对籍跑者的费用多在150元至200元之间。热门赛事如北京马拉松、无锡马拉松、成都马拉松等,其全程项目的报名费在近些年并未上涨。尽管上海马拉松在2023年调整了价格,但涨幅也并未显著。

交通成本方面,以高铁为例,根据现有的票价计算方式,500公里以内的高铁二等座价格大约在230元左右。以合肥到上海的往返高铁为例,费用不超过500元。而公路客运的价格则相对较低。

结合多位跑者的实际经验,如果仅参加一场比赛,提前一天到达、比赛结束后即返回,住宿和当地交通、餐饮费用大约在500元左右。这样一算,大部分普通跑者参与一场国内马拉松比赛的基础开支通常在1200元左右,如果在本地参赛则费用更低。

跑者的投入远不止这些。根据《特征与趋势洞察:跑者的运动参与和消费》报告,2023年全马、半马参赛者人均总消费高达13701元。这其中不仅包括直接的参赛费用,如服装鞋帽、训练装备、保健与康复治疗等,还包括间接的消费,如购买公益或慈善名额、运动手表、参加训练营、雇佣私教、购买运动补给等。

马拉松比赛的社交属性也促使跑者愿意投入更多。报名人数的增加使得中签难度加大,一些公益名额成为跑者获取参赛机会的途径之一。除此之外,比赛成绩也是跑者之间交流的重要话题。为了提高成绩,一些跑者会选择购买专业的运动手表、参加训练营或雇佣私教进行训练。而营养补给、比赛照片和装扮也是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基本的参赛开销,一些跑者还将马拉松与旅行结合起来,借此机会到当地游玩。这部分的花费则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消费习惯和旅行计划。

参与马拉松赛事的消费因人而异,每个人都可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有不同的投入。业内专家建议,普通跑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度参赛,避免盲目跟风,理性消费。在装备选择、参赛频次和心态调整上都要有所把握,享受跑步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