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稿在网络语里就是找人写东西的意思,比如写文章、做设计什么的。
从新年伊始的元旦期间至第三日,潍坊安丘方言保护工作的专家朱瑞祥迎来了来自山东各大高校的师生们。朱瑞祥与他们一同探讨了潍坊安丘方言发音与传统农业相关知识。
在元旦期间的一个午后,位于潍坊安丘的一家酒店房间内,原本舒适的沙发被替换成两张拼接在一起的桌子,桌上摆满了研究资料以及电脑、录音设备等。山东大学文学院的岳立静教授与朱瑞祥老师围坐在学生中间,针对安丘方言中的某一词汇展开深入探讨。
朱瑞祥详细解释了一个方言词汇的两种不同发音及其对应的含义。他说当方言词汇“开开”的发音有所不其含义也会有所区别。当两个字的发音都是一声时,意为打开一点;而当其中一个字发音为一声而另一个字为轻声时,则意为打开。
整个方言调查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岳立静教授作为活动的者,带领学生们深入了解安丘的传统农业。朱瑞祥介绍了安丘传统农业的多个工序,如浇水、施肥等。他还特别强调了耕地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如开墒、劈墒和耙地等。
房间内不时传出学生们重复朱瑞祥所念方言词汇的声音,如“看看”、“开开”、“试试”等。岳教授强调:“老师亲自读,需要核查,要反复确认。”这里的老师指的就是对方言保护充满热情的朱瑞祥。
朱瑞祥从事方言保护工作已逾。这位81岁的老人表示,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年轻时曾在村办企业担任技术员。由于对摄影和非遗文化的热爱,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研究整理安丘的非遗文化项目。多年来,他出版了多本记录安丘人文历史的书籍,并搜集了大量的植物图片资料。
自1999年起,朱瑞祥开始专注于研究安丘语音类的非遗文化。他透露,近年来安丘的年轻一代逐渐丧失了说方言的能力,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不再使用方言。“方言虽然看似无用,但却是地方文化的载体,我们不能让它消失。”朱瑞祥强调道。为了保护安丘方言,他花费十年时间深入村庄,记录下老年人的语音,并鼓励能用方言写文章的安丘人投稿。
朱瑞祥的方言保护团队逐渐壮大,从最初的独自一人到如今的一百多人。他们收集了丰富的文章和录音资料。接下来,他们还计划整理出版一本名为《安丘方言语音》的书籍,其中将收录朱瑞祥整理的常用字读音、体现安丘方言特色的文章、笑话和民间小调等,甚至商贩的叫卖声也将被收录其中。书籍将以文字和音频相结合的形式呈现。方言爱好者山东大学文学院岳立静教授也对朱瑞祥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未来将继续与他合作进行方言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