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缎太美了,简直让人挪不开眼,那光泽和花纹,简直绝了!


宝藏般的兴趣之花瑞香

博大精深的花文化中,有许多受人喜爱的花卉,如人们熟知的“岁寒三友”——松、竹、梅。而在宋代,又有一个“寒香三友”的说法,指的是能在冬天开放的梅、兰和瑞香三种花儿。瑞香,原名睡香,因其浓烈的香气和花期在冬春之交(大寒节气花信)而备受关注,民间认为其开放预示吉祥,故更名为瑞香。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系列诗词来欣赏瑞香的独特魅力。

首先来看苏东坡的《西江月宝云真觉院赏瑞香》:

公子被花香所迷,眼花缭乱,而我则以嗅觉先感受到花香。瑞香的香气随风飘散,仿佛从领巾上落下,惊醒了我春日的梦境。此花清绝又动人,把酒赏花的我,顿时心动不已。

接下来是杨万里的《瑞香》:

诗人了春光和晓晴,以赞美瑞香的幽美和艳姿。当瑞香花齐开时,如同栾枝锦般绚烂,未开时则让人怀疑是紫素馨。诗人表达了对瑞香花的喜爱,尤其是在月光和露水的映衬下,瑞香花更加美丽动人。

再来看宋代词人朱敦儒的《青玉案坐上和赵智夫瑞香》:

词人了传统文化中一直以来的兰花并蒂祥瑞,他认为这些都比不上瑞香。瑞香花的浓香超越了其他花卉,与才子佳人共竞风雅。即使是老人也无法忽视瑞香的魅力。

宋代的词人张抡的《西江月瑞香》则把描写重点放在了瑞香的香气上:

瑞香的最大特点还是它的浓香。通过感觉、嗅觉、味觉来展现它的香气。词人形容瑞香的香气如熏笼暖烟,消散了人们的慵懒,让人纵情饮酒。

吴文英的《采桑子瑞香》则写得飘逸唯美:

香花的花瓣红色,它的如丁香般小而繁密。吴文英回忆当年在瑞香花下,春风中对饮听曲的时光。夜深人静,瑞香香气的弥漫,如同蝴蝶绕屏风飞舞,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梦境。

明代诗人陈淳的《题瑞香花》虽然是一首五言小诗,却极为形象地描绘了瑞香的特点:

秾厚的花香如麝脐般拆开,细蕊如鹤顶般秀丽。东风故意吹拂,使花香弥漫,令人沉醉如醉酒,无法清醒。

最后来看清代词人叶申芗的《思佳客瑞香》和顾太清的《南乡子咏瑞香》:

这两首词都强调了瑞香的浓香和清新脱俗。叶申芗的词展现了瑞香的高贵和神秘色彩。而顾太清的词则突出了瑞香的清新脱俗,不屑与普通花卉争艳斗丽,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通过对这些诗词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瑞香的独特魅力。它不仅以其浓香吸引人,更以其清新脱俗的品质令人赞叹。如同宝藏般的兴趣之花,瑞香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