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力量大比拼,从强到弱来排序!
四、学习物质的初级思维方式与发展至高级思维方式
(二)在掌握物质的初级思维方式时,形成的化学理论及获得的方法
学习者会通过运用元素周期表及其补充内容,如共价键的键能、电离常数等,结合原子、分子、晶体结构来推断物质的性质。这相当于图1(化学的高级基本思维方式)中的核心部分。例如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能了解到各种元素的酸碱特性以及相应的盐类的特性等。这些内容为学习和理解后续的弱电解质的电离理论打下了基础。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理论
对于弱电解质的电离,我们可以利用元素周期表或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的知识来比较同一周期或同一主族元素的酸或碱的酸碱性的相对强弱。例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等碱的强弱比较。对于不属于上述情况的元素对应的酸或碱的酸碱性比较,就需要引入电离理论,通过电离平衡常数来定量比较。例如HF与磷酸的酸性比较,NH3H2O与氢氧化钙的碱性比较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元素周期表在这方面的不足。
(一)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为了更好地理解电解质的强弱,我们可以参考物质的树状分类图(如图2)。通过表1对比强弱电解质的不同点。
表1 强弱电解质对比表
强电解质 | 弱电解质 |
- |-|-
定义 | 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 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
电离程度 | 大(完全) | 小(不完全) |
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的形式 | 阴、阳离子 | 阴、阳离子和分子 |
AB型电解质浓度相自由移动离子浓度 | 大 | 小 | 溶液的导电能力较强
自由离子浓度相AB型电解质浓度 | 小 | 大 | 溶液的导电能力相同
电离方程式 | 中间用“==”表示完全电离 | 中间用可逆符号“⇌”表示部分电离,多元弱电解质分步写电离方程式 | 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或强极性共价键。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概念。离子反应指的是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而离子方程式则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在写离子方程式时,首先要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把溶于水且完全电离的物质代入电离方程式中(难溶于水或溶于水但难电离的物质仍用化学式表示),然后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最后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数目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通过掌握这些规则和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