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组词好寓意三个字,给你带来好运连连!


第三期(二)课程讲解

在古代,汉字“字”在名字学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字”往往被看作是对名字的注解和补充。《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字”的定义是:根据人名中的含义,另外取的别名叫做“字”。“字”的起源,是出于避讳的需要,也就是为了尊崇长辈的道德。在祭祀神灵和先祖的场合,为了表示恭敬,人们不敢直接称呼先祖的名字,因此产生了“字”。“字”实际上是一种表示尊敬的人名。在古代社会,即使是君王对臣民、长辈对晚辈,都可以直接称呼其名字,但晚辈称呼长辈或平辈时,必须称其字或使用更尊敬的称谓。如果直接称呼名字,会被视为极大的不敬。

名字一般是父母长辈所赐,十分受重视,同龄人之间通常不会使用。成年后,随着社交范围的扩大,人们往往以字相称。《礼记檀弓》中记载:“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就是说,男子到了20岁,已经要开始承担父亲的责任,因此朋友之间不能再称呼他的名字,而应该称其字。到了50岁,因为已经要做爷爷了,所以连名字都不能再被称呼,只能以排行相称,如伯、仲、叔、季等。人死后,连排行也不能再称呼,这时需要君王赐一个“谥号”,用“谥号”来称呼。这些规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

古代人在取名字时,名和字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例如屈原,原名平,字为原;唐寅则是字伯虎,寅代表虎。这种联系不仅仅体现在字面意义上,更体现在深层含义上。孔融的字文举,张衡的字平子都是如此。白居易的字乐天与居易相辅相成。

除了名和字之外,很多古人还有号。号是姓名文化中的一个有趣现象。广义的号包括别号、绰号、谥号等。号是自取或他人所赠予的。别号在文人中尤为流行。名和字一般有一定的联系,但号和名却没有任何限制。别号始于唐代,盛于宋代,至清代逐渐消失。但古代有很多人以别号闻名天下,人们常常以别号来称呼他们。如李白被称为青莲居士等例子多不胜数。然而在当今时代这些传统文化逐渐被新文化所取代大多数人已经不知道其中的缘由如果我们遇到这类姓氏别称往往会因为不了解而造成误解所以我们今天更应该重视这些文化的传承与研究了解这些名字的背后的含义也是我们认识古人理解历史文化的一种途径下一期课程我们将为大家讲解五格剖象起名法的计算方法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谢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