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大帝究竟是指黄帝还是炎帝?这个历史谜题一直困扰着许多爱好者!
关于黄帝,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疑惑:他究竟是传说中的人物,还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这个问题在第四届黄帝文化专题学术研讨会上被热烈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黄帝文化专家学者齐聚浙江缙云仙都,共同探索黄帝之“信”的问题。
先秦史学会顾问、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沈长云发表了他的观点——黄帝实有其人。他依据文献和考古资料,为黄帝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沈教授解释道,“黄帝”中的“帝”并非指“始皇帝”,而是古代部族对已故祖先的尊称,类似于祖宗排位的意思。黄帝被视作古代部族的祖先。
那么,他是哪个部族的祖先呢?要确认这一点,我们需要找到他的后人。
这又与姓氏紧密相关。黄帝是有姓的,有姓就有后人。据《国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故黄帝为姬。”这表明黄帝住在姬水旁,因此姓姬。
沈长云教授进一步说明,姓氏制度大约起源于西周时期。当时,中原各部族中,只有周人姓姬。周人是黄帝的后代,黄帝则是周人的祖先。
从先人的活动区域来看,也可以验证这一点。《史记》记载高柏山有黄帝的坟墓,而《汉书》则记载榆林东南有祭祀黄帝的祠堂。沈教授据此推断,黄帝生活在陕北黄土高原一带,而周人早期也居住在这一地区,这进一步证实了黄帝是周人最早祖先的身份。
新的问题出现了:既然黄帝是周人的祖先,他是如何成为我们华夏共同的祖先的呢?
这背后涉及到周人促进融合的过程以及“华夏”的形成。周人在灭商之前就已经自称为“夏”,意在壮大反商势力的声势。灭商后,周人将分封出去的诸侯国也称为“夏”,即“诸夏”。到春秋时期,“华”和“夏”因音同而通用,文献中也开始使用“诸华”的表述。随着各诸侯国与中原旧族的长期混居,实现了大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形成的共同体自然将周人的祖先黄帝奉为自己最重要的祖先。从战国时期开始,各国者都认同黄帝是自己的祖先,并进行隆重的祭祀。
黄帝由此由周人的祖先演化成了华夏的共同祖先、人文初祖。
在10月11日的祭祀轩辕黄帝大典彩排现场(本报记者俞碧寅摄),许多专家学者通过各自的研究论证了这一观点。尽管由于年代久远,论证大多基于史料进行逻辑推断而非历史判断,但学者们达成共识:无论黄帝是真实存在还是虚无缥缈,华夏儿女的文化认同是共同的,这种认同已经延续并将继续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