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入大荒流上一句是山随平野尽,描写的是长江奔腾入广阔荒原的壮丽景象。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描绘了诗人乘船远行,从山峦起伏的地带进入平坦开阔的原野,最终目送长江奔腾流入无垠的荒原的壮丽景象。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阔,也蕴含着诗人豪迈的情感和对未知的向往。
“山随平野尽”描绘了诗人所乘的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两岸的山峦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的平野。这里的“随”字用得非常生动,仿佛山峦是跟随着船行而逐渐远去的,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尽”字则强调了山峦的逐渐消失,暗示着诗人已经离开了熟悉的山区,进入了全新的领域。
“江入大荒流”则进一步描绘了长江奔腾入广阔荒原的壮丽景象。这里的“大荒”指的是辽阔无垠的原野,而“流”字则生动地展现了长江的水势汹涌、奔腾不息。诗人站在船头,目送着长江流向远方,仿佛可以看到江水与天际相接,形成一幅壮丽的画面。
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阔,也蕴含着诗人豪迈的情感和对未知的向往。诗人离开故乡,乘船远行,面对着这壮丽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激动和豪情。他仿佛可以听到长江的涛声,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这种感受让他感到无比的自由和畅快。
总的来说,“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两句诗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意义,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丽,也表达了诗人豪迈的情感和对未知的向往,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动和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