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小朋友,你知道手和目合在一起是什么字吗?
曼字解析
曼,读音mn,属于一级汉字。根据《汉典》中的解释,它有着多种演变形式。在《说文解字》中,它被解释为“引也”,是一种形声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它有着柔美和长远的含义。在《辞源》中,它又被赋予了展开、延长、美、细腻以及姓氏的意味。
关于曼字的甲骨文字形,有一个有趣的解读。在表演中,演员常常通过化妆来使眼睛看起来更大、更灵动和柔美。我们的祖先根据这一表演动作,创造了曼字的甲骨文写法,目字上下各一只手,表示通过化妆使眼睛变大。这一过程需要认真细致,慢慢描画,因此曼字也有变慢的含义。
商代的金文字形与甲骨文相似,但西周时期发生了改变。西周金文在原有的字形上增加了“冃”字,反映了当时表演者除了化妆眼睛外,还戴上了帽子等头饰,这一变化体现了社会的变迁。
曼的衍生字都有变大、变长、变美、变慢的意思。例如,“馒”指面团经过发酵后体积变大;“嫚”表示大眼睛的小女孩,后来在某些方言中泛指所有女孩;“漫”表示水的面积扩大;“蔓”表示杂草的蔓延等等。还有“谩”、“幔”、“慢”、“缦”、“鳗”、“墁”和“镘”等字,都与曼有关,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含义。
曼字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演变过程,展示了汉字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