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之不传是什么意思
翻译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在古汉语中,我们常常遇到倒装句。这些句子需要调整语序,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来表达。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正确的翻译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和强壮的筋骨”。有些学生可能将其翻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这样的翻译就没有捕捉到古汉语中定语后置的特点。
翻译时内容遗漏或冗余
有时候,我们在翻译时会漏掉一些重要的词汇或意思。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正确的翻译是:“学习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些译文中可能会漏掉“按时”这个词,导致意思不完整。反过来,有时候我们又会添加一些不必要的词汇,如将“晋侯、秦伯围郑”翻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郑国”,这样的翻译过于繁琐,在文言文中,国名、地名等通常不需要翻译。
删除与保留的问题
以现代观念解读古义
在翻译古文时,有时候我们会用现代的观念去解读古代的词义,从而造成误解。比如,“是女子不好”被翻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这样的翻译就犯了以今义释古义的错误。在古代,“好”指的是女子相貌好看,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品质好。
不理解互文见义的现象
在翻译古文时,有时需要理解互文见义的现象。比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应该翻译成:“秦汉时的明月和关隘。”而不是简单地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为“秦代时的明月和汉代时的关隘”。
需要意译却直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