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板基础下藏有桩基,这层关系得搞清楚!


范志刚:专注于技术与造价的完美融合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深基坑支护降水、土方开挖与桩基础的施工顺序进行了深入的技术经济分析对比,给出了详细的施工顺序建议。

一、工程概况

医院建设项目包括门诊医技综合楼和病房楼,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工程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门诊医技综合楼地下1层,地上4层局部2层;病房楼地下2层,地上17层。基础形式包括筏板基础和桩基承台。

二、基坑支护与降水概况

基坑支护总长度约为980m,放坡系数、开挖深度、位置和长度以及支撑方式等均详细设计。降水系统包括降水井、疏干井、基槽周边排水沟等,以降低地下水位,排除槽内明水。

三、施工顺序与经济分析

甲方与乙方在施工顺序上存在争议。甲方主张先降水、挖土,再做桩基础;乙方主张先做桩,再降水、挖土。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先挖土后打桩的施工性价比较低。不同的施工顺序将影响工期、成本和质量。

四、结算注意事项

在基坑支护与降水分项工程的结算中,需要注意重要设计参数和日常计量计价容易忽略的事项。如护坡的起点与终点问题、基坑底外边线与基础边的距离、冠梁、腰梁搭接、护坡砼强度等级、钢筋搭接、泄水管等。大口径深井降水的结算也需要注意井台、底托、滤网、水泵型号等问题。

五、总结与建议

本文深入分析了深基坑支护降水、土方开挖与桩基础的施工顺序,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并对基坑支护与降水分项工程的结算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对技术、造价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帮助。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