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寓言故事《叶公好龙》:趣味教案,让孩子轻松理解寓言道理


好的,这是一个根据《叶公好龙》设计的趣味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寓言故事《叶公好龙》趣味教案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 理解故事主要情节,知道叶公喜欢龙,但不喜欢真龙出现在家里。

2. 能力目标: 能用简单的语言复述故事大意,理解“画龙点睛”的简单含义,并尝试自己画龙。

3. 情感目标: 初步感受寓言故事的语言特点,懂得人们喜欢的事物应该是真实的,不能只喜欢表面。

活动准备:

1. 教具:

《叶公好龙》的故事图片或绘本。

真龙或龙的图片(可以是玩具、绘本图片等)。

叶公的画像或图片。

绘画工具:大张画纸、彩色画笔或蜡笔。

背景音乐(轻松活泼)。

2. 学具: 每个孩子一张画纸,画笔。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激发兴趣 (约5分钟)

1. 神秘礼物/提问: 老师出示龙的图片或玩具龙,问:“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龙)龙长什么样子?(引导孩子描述)龙是传说中的神奇动物,很多人都喜欢它!有一位叫叶公的人,他特别喜欢龙,你们知道吗?”

2. 引出故事: 老师简单介绍叶公,并说:“今天,老师就来讲讲叶公和龙的故事,名字叫做《叶公好龙》。”(板书或展示课题)

二、 讲述故事:理解情节 (约10-15分钟)

1. 结合图片讲故事: 老师边展示故事图片或绘本边生动地讲述《叶公好龙》的故事。重点讲述:

叶公非常喜欢龙,墙壁画龙,衣服绣龙。

真龙听说了,非常高兴,从天上飞下来,想看看叶公。

真龙出现在叶公家里,把尾巴放在厅堂里。

叶公看到真龙,非常害怕,转身就跑。

2. 提问互动:

“叶公喜欢龙,他喜欢到了什么程度呀?(墙壁画龙,衣服绣龙)”

“真龙听说了,心情怎么样?(很高兴)它做了什么事?(飞下来)”

“叶公看到真龙,害怕吗?(害怕)他最后怎么样了?(转身就跑)”

“为什么叶公喜欢画上的龙,却害怕真正的龙呢?(引导孩子思考:画上的龙是假的,真正的龙很威猛/很大/会吓人)”

三、 讨论:明白道理 (约5-10分钟)

1. 深入提问:

“叶公真的‘好’龙吗?(引导孩子思考:他喜欢的是画上的、想象中的龙,而不是真的龙。他害怕的是真的龙。)”

“从这个故事里,你明白了什么?(喜欢的东西应该是真实的;只喜欢表面的东西,当真正遇到时可能会害怕或失望。)”

2. 联系生活: 老师可以举例子:“就像有的小朋友喜欢玩具小汽车,但如果真的、很大的小汽车开到你面前,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吓人哦。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喜欢的东西要喜欢真实的。”

3. 强调寓言: 老师解释:“像这样用小故事说明大道理的,就叫做‘寓言故事’。”

四、 趣味活动:画龙点睛 (约10分钟)

1. 讲解“画龙点睛”: 老师解释:“画龙点睛”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在画龙的时候,最后点上眼睛,龙就变得栩栩如生了。现在我们也来学画龙,点睛时刻要小心哦!

2. 幼儿绘画:

请小朋友在自己的画纸上画一条自己喜欢的龙。

鼓励孩子大胆用色,画出龙的形状(可以是简单的,像大虫子加角)。

老师巡视指导,提醒孩子可以画上眼睛,让龙“活”起来。

3. 分享展示: 请几位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说说画的是什么样的龙。

五、 结束:回顾总结 (约5分钟)

1. 故事回顾: 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快速回顾一下《叶公好龙》的故事情节。

2. 道理重申: 再次强调故事的道理:“我们喜欢的东西,要喜欢真实的;不能只喜欢那些想象中的、表面的东西。”

3. 活动结束: 在轻松的音乐中结束活动,表扬孩子们的积极参与和可爱的作品。

活动延伸:

1. 区域活动: 在美工区提供更多材料和龙相关的图片,供幼儿继续创作。

2. 阅读区: 投放《叶公好龙》的绘本或相关其他寓言故事,鼓励幼儿阅读。

3. 表演游戏: 鼓励幼儿用简单的道具表演叶公和真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