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驻马店顺口溜大全
编者注:前文所提“怀抱婴儿”中的“意在先而气已鼓荡”,此鼓荡之气自然会引发内部动态,进一步推动接下来的拳势——“虎扑下势”。拳势的运行并非仅仅是肢体的简单运动。
此篇载有古拳诀,可以激发我们的神意劲力。文中详细阐述了何为“以身代手”,为何身形需呈“斜插一杆旗”之态,以及双目上翻的奇妙效果。此文值得一读。
关于势与式的区别,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若我们将怀抱婴儿的起始动作调整为轻扑站立,便完成了一个位于胸腹前的斜圆动作。按照内功劲法的要求,这恰似一气团之转动,与“意在先而气已鼓荡”的境界高度契合。
这种内部动态促使我们向前下方划出弧线,以完成接下来的动作,即虎扑下式。口诀如下:
身如猛虎扑食,
双手犹如水中按瓢;
眼神似鹰观天却不真观天,
步伐如熊踏地却不真踏地,
脚下如踏剧毒之物。
虎扑的动作轨迹是向上弧线向前向下再向后扑按的,而不是向前下走下弧线铲出的。这里的虎扑动作,“以身代手”,双手如水中按瓢,形容了其劲道之意。这是驻马店市一脉心意门的独特传承,完全符合口诀要求和拳理。
在虎扑下式的定式中,呈现大弓步,上身前倾与后腿脚形成一条斜线,符合口诀中的“斜插一杆旗”的要求,这也符合力学原理。即借助地面的反作用力,腰部不可直立向上再向前倾,否则力量会向上后再向前倾的错误练习方法。
如果上身从腰部直立起来,我们的视线会是平视前方。这与身体呈斜线时的平视截然不同,会产生重大的区别。这种区别就在于双目上翻的生阳效果丢失了。因为目通肝,肝胆相照,能提升整体阳气。形意门中的这种特点,被作为见面时的特殊礼仪,是非常有道理的。
文/孙保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