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古诗有哪些词语


今日正值腊月二十三,是我国北方传统的“小年”。在部分南方地区,明天也将迎来这一节日。由于各地的风俗与传统不同,“小年”的概念和日期也各不相同。尽管存在千差万别,但浓浓的年味却是相同的。提及“小年”二字,便觉得喜气洋洋,暖意融融。

关于小年的由来,有一个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因生活最终沦落为乞丐。一天,他乞讨到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进灶锅下烧死。玉帝知道后,认为他回心转意,尚未彻底堕落,于是封他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民间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究竟哪天是小年?实际上,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历史更为悠久,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中即有描述。而关于北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有一种说法是清朝皇帝为节省开支,同时祭祀火神和灶神所致。如今很多传说已无法考证,但人们对小年的重视程度一如既往。

从小年开始,每一天都有丰富的习俗。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以除“陈”(尘)布新的含义,寄托了人们破旧立新的美好愿望。还有贴窗花、吃灶糖、吃饺子、沐浴理发等习俗。

小年也有许多诗词歌咏。文天祥、吕蒙正、范成大等历史名人都留下了祭灶诗词。在老舍的《北京的春节》中,也描述了祭灶的场景和人们的忙碌准备。梁实秋在《北平年景》中提到祭灶后的家庭忙碌和年货的准备。莫言在《过去的年》中描述了辞灶日的仪式和食物准备。从这些文献可以看出人们对小年的重视和对传统习俗的传承。在小年期间忙碌的准备工作使人们更加期待春节的到来充满了浓浓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