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烧饼的来历


安徽黄山烧饼的来历

黄山烧饼,又称“蟹壳黄烧饼”、“皇印烧饼”、“救驾烧饼”,是安徽省黄山市著名的传统小吃,盛行于古徽州地区及周边部分地区。

黄山烧饼因其形状似螃蟹背壳、色泽如蟹黄而得名“蟹壳黄烧饼”。据说“皇印烧饼”名称的由来与乾隆皇帝有关,他品尝过后赞不绝口。

至于“救驾烧饼”的名称,背后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相传在1357年,朱元璋避难至徽州一农家,饥饿不堪,农户主人给他吃了当地烧饼。烧饼让朱元璋大为赞赏,他在称帝后,为报答农户的救命之恩,将此饼册封为“救驾贡饼”。

刚出炉的黄山烧饼色泽金黄,看上去令人垂涎欲滴。口感酥脆爽口,油而不腻。曾有诗词如此描述:“皮薄如秋夜明月,形如圆满玉盘,落地即散碎珠玉,回味无穷。”

黄山烧饼的制作工艺相当讲究,需用上等精面粉、净肥膘肉、梅干菜、芝麻、精盐、菜油等原料分别制作皮和馅。经过十余道繁琐工序,如泡面、揉面、搓酥、摘坯等,再在特制炉中用木炭烘烤而成。现在的制作多采用机器烘烤和密封技术,方便销售和外带,常温下可保存15至30天。

咬一口黄山烧饼,酥脆可口,层次感十足。特别是内馅的梅菜干和猪肉,更是别有一番风味,让人回味无穷。

如今,黄山烧饼已被誉为“安徽一绝”,许多游客来到安徽都会特意购买作为礼物赠送亲友。如果您有机会来安徽黄山旅游,一定不要错过这道美味佳肴。您是否也曾品尝过黄山烧饼呢?快来和我们分享您的感受吧!


安徽黄山烧饼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