茕茕孑立踽踽独行,这些成语从何而来?


“茕茕孑立,踽踽独行”这两个成语出自东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宗室》。原文是描述晋文帝司马昭的弟弟司马孚的生平事迹。司马孚为人谦恭,品德高尚,但命运多舛,一生未婚配,也没有子嗣,晚年更是孑然一身,独自生活。

“茕茕孑立”中的“茕茕”意为孤单无依的样子,“孑立”指独自站立。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非常孤独、无助的景象。而“踽踽独行”中的“踽踽”形容独自走路的样子,“独行”则是指独自一人行走。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个人孤独前行的画面。

这两个成语后来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一个人孤独无依、独自前行的状态。它们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司马孚的同情,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同时,这两个成语也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坚强,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