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孔子说思无邪,其实下一句是思有常情


孔子的“思无邪”与“思有常情”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哲学理念,揭示了人性与情感的复杂性和普遍性。 “思无邪”强调的是一种纯粹、无杂念的心态,是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思考,不受外界干扰和私欲的蒙蔽。这种思考状态是理想化的,代表着一种超脱的精神境界。

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思有常情”则点明了现实中的人性弱点,即情感波动和欲望的驱使。我们都会受到情绪、环境、利益等因素的影响,思考和行为难免带有主观色彩和局限性。这种“常情”是人之常情,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思无邪”与“思有常情”并非相互矛盾,而是对人性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前者是理想追求,后者是现实基础。真正的智慧在于认识并调和这两种状态,在追求纯粹思考的同时,也要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做到知行合一,不断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