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时辰表对照表


传统十二时辰和“时辰理学”:中理论与现代医学实践结合

传统有子、丑、寅、卯等十二时辰,近期热播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普及了这一概念。除了时辰文化,现代医学领域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与“时辰”息息相关,那就是“时辰理学”。

所谓的时辰理学(Chronopharmacology),也称为时间理学,它是生物学时辰性与理学研究的结。这一学科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主要研究物与生物周期性相互作用。那么,它究竟研究些什么呢?

当处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即使是服用同一种物、相同的生产厂家和批号、相同的规格剂量,其疗效和副作用可能会有显著差别。例如,抗消化道溃疡需要考虑胃酸的高峰时段;血脂调节需结合胆固醇合成酶的夜间活跃时段;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则与早晨的激素峰值密切相关。不同的物都有其对应的最佳用时间段。

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几类典型的时辰理学应用实例:

首先是抗消化道溃疡物。胃酸的峰值在凌晨2点左右,抗消化道溃疡物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在下午或临睡前服用效果最佳。复方氢氧化铝等抗酸物应在餐后1小时服用,以便更好地中和胃酸。

血脂调节物也是时辰理学的应用典范。由于的大部分胆固醇是在夜间合成的,因此血脂调节物应在晚餐或睡前服用,以与脂肪合成的峰值同步,达到最佳疗效。例如他汀类降血脂物建议在晚间服用。

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在体内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早晨是此类物的最佳用时间,这样既可以获得最佳疗效,又能减少物对的毒副作用。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一天内呈现明显的波动规律。为了有效控制血压并防止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抗高血压物的使用需结合血压的自然波动规律。每天服用一次的控缓释物适合在早上7点给;每天服用两次的降压则以上午7点和下午14点为宜。某些物如α-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引低血压,因此建议在睡前给。

平喘、抗心绞痛等其他物的使用也与自身的节律变化密切相关。哮喘患者的症状多在夜晚或清晨加重,故平喘如糖皮质激素、茶碱缓释剂临睡前服用效果更佳。心肌缺血和急性心绞痛的高发时段在上午6~10点,因此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断剂等抗心绞痛物于上午服用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

这台精密的超级机器按照自身的节奏运转,物治疗时也需要跟上这个“脚步”。选择最佳的“时辰”给,能够让物发挥最大疗效、最小伤害,做到真正的合理用。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时辰理学将在未来的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