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6斤榴莲才出2斤肉,这价格真的亏大了!


看到“吃6斤榴莲才出2斤肉,这价格真的亏大了!”这种说法,确实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被“坑”的感觉。不过,这里面其实涉及到一些榴莲品种的特性和采摘、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问题。

首先,不同品种的榴莲出肉率差异很大。比如,像苏丹王、猫山王这样的顶级品种,虽然单价高,但果肉饱满,纤维相对细腻,出肉率确实可能较高。而一些早熟品种或者品质一般的榴莲,果肉可能相对疏松,水分也多,或者外壳较硬,取肉时损耗会更大,出肉率自然就偏低。所以,“6斤进6斤出”的情况,在某些品种或处理方式上并非完全不可能。

其次,从树上采摘到我们手中,中间环节很多。搬运、分级、长途运输过程中的磕碰、挤压,都可能导致一部分果肉被压碎或附着在壳上,这都会影响最终的出肉量。损耗在水果采摘和运输中是难以完全避免的。

再者,购买榴莲时,我们是按整个果实付费,包含了果皮、果肉、种子以及种植、采摘、运输等所有成本。虽然最终的“单位重量肉价”看起来很高,但这并非只计算果肉的成本。将整个榴莲的价格除以它的总重量,再除以它的出肉率,得出的单价更能反映价值。

因此,与其简单地用“亏大了”来评价,不如多了解一些关于榴莲的知识。选择信誉好的商家,了解不同品种的特点,合理预期出肉率,或许能让我们在享受榴莲美味的同时,感觉更“值”。毕竟,榴莲作为“水果之王”,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本身就是一种难以替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