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花甲80岁是什么之年


近期,复旦大学教授陈果因误读“耄耋”为“毛至”而引发广泛关注。很多人认为,作为复旦大学的教授,她不应该不认识这两个汉字。对陈果的专业水平产生质疑似乎并无必要。

“耄耋”二字实为生僻字,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不常见的字不认识是很正常的现象。即使是专门从事汉字研究的人也不敢保证自己能够识别所有生僻字,更何况陈果是教授哲学的老师。

我在学校询问了多位非语文专业的老师,他们均无法正确读出“耄耋”。就连一些语文老师,也有部分表示时间久了,已经忘记了其正确读法。

汉字大多是形声字,读的时候往往会根据其形状猜测其读音。一般情况下,这种猜测的正确率还是比较高的。在小学教育中,老师也经常告诉孩子们,“猜一猜”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由于汉字是集“音、形、意”于一体的,所以通过猜测,我们可以大致知道它的读音和意思。这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

陈果看到“耄耋”一词,根据其字形读成“毛至”是可以理解的。大家不必过分批评,更不应该质疑她的专业水平和学识。

那么,“耄耋”的正确读法是什么呢?它是什么意思呢?

“耄耋”的正确读音是“mào dié”,意思是高寿,特指十岁的老人。在古代,人们对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称谓,“耄耋”就是专门用来称呼十岁老人的。

除了“耄耋”,古代还有其他的年龄称谓。比如,“期颐”是指一百岁的人。除此之外,还有诸如“金钗之年”、“豆蔻年华”、“弱冠”、“而立”、“不惑”、“知天命”等等,都是对特定年龄的雅称。这些称谓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

陈果教授的一次误读,不应该成为我们质疑其专业能力的理由。我们也不应该因为个别生僻字的读法而否定一个人的整体学识和素养。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每个人的失误,并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我们也应该更加珍视和传承我们祖先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包括这些充满智慧的年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