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代辈分怎么称呼


“哥”这个词语在唐朝之前并非代表兄长,它起初与“歌”的意义相同,都表示歌唱。在甲骨文时期,人们更多使用“兄”来表达这一关系。

唐朝时期,虽然“兄”仍然是主要的称呼,但“哥”开始被混用。从某些历史记载中,如《旧唐书》和《淳化阁帖》,我们可以看到“哥”被用来称呼父亲和兄长。这种用法在当时的晋方言并州片的一些地方,如平遥、文水等地方言中仍保留(读音略有差异)。

如今,“哥”已成为最普通的兄称,而“兄”则更偏向于书面语。四川人喜欢称呼“哥老官”,这是对成年及比自己大的人的尊称。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个称呼可能来自于广东的移民文化。这种称呼在年轻一辈中并不常见。

值得关注的是,“哥”一词在五代后期至北宋期间,在兄弟间被广泛使用,而不使用“弟”这个称呼。在宋代,亲兄弟之间会互相称呼为“大哥”、“二哥”,而不是“大弟”、“二弟”。

在泸州地区,有一种特殊的习惯,称呼“二哥”有时带有贬义,没有太多尊重的意思。这可能与当地的袍哥文化有关。在旧时代的袍哥中,“二哥”的称呼并非随意,而是有一定的等级和规矩。这说明“二哥”这个称呼并非轻易可以承担。

如今,年轻一代可能对这种关于“二哥”的说法并不在意,但在八零后的一些人中,仍然理解其背后的社会和江湖含义。人生在社会中打拼,在江湖中打滚,了解一些规矩是这不仅不是制约他人,更是约束自己的行为,对和谐社会有所贡献。“哥”一词虽经历诸多变迁,但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社情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