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大字典含金量高吗值得买吗


部分网友认为,相对于纸质版字典的价格,40元的定价近乎翻倍,感觉价格偏高。也有网友表示赞赏,他们认为应用程序提供了类似纸质版的扫描排版、拼音部首检索、标准的笔顺提示以及著名播音员的朗读等功能,为此付费是值得的。尽管关于定价的争论众多,但很少有人思考一个更为核心的问题:是否应该收费?

作为传统工具书的线上尝试,《新华字典》应用程序的有偿形式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拥抱互联网和知识付费的体现。问题在于知识付费的趋势本身值得深思。

《新华字典》作为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汇聚了权威的专家学者,其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商业出版物,更是普及现代汉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字典以应用程序的形式上线,初衷是借助互联网力量使其得到更好的普及和应用,方便人们在线查阅,因此应当以免费传播为主。

对于外界的质疑,商务印书馆回应称定价是基于用户体验、平台运营者的智力投入等因素的综合考量,从经济角度来看无可厚非。但他们可能忽略了,《新华字典》提供的是公共知识产品。公共知识产品的特性要求其不断传播、传递和传承,保证其流通性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只有免费传播,才能实现公共知识的最大价值。

在这个背景下,和社会的责任在于传播和普及公共知识。对这类应用程序收费,实际上人为地阻碍了公共知识在移动终端的广泛传播,也违背了其应承担的公共责任。

当前,“知识付费”成为了一种时尚,而提倡知识免费似乎显得过时。知识付费的出现使得共享成为了小圈子内的封闭交流,给知识的传播贴上了价格标签。虽然付费模式并非不可行,但不应被提倡或美化。特别是像《新华字典》这样的公共知识产品上线收费,这种行为显然是不合理的。

不只是公共知识的传播应无偿免费,那些专业甚至专利性知识的传播也不应需要付费获取。知识的本质在于传播和交流,推动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依赖于知识的共享,而不是依靠封闭的知识获取来推进。可以说,知识付费的趋势是值得反思的现象,其能否持续、能维持多久都是问题。

归根到底,知识付费只能并且必须仅仅是知识普遍无偿传递的一个补充。只有大量公共知识产品免费、高效传播,才能维持知识的无偿传递。如果颠倒主次,让知识付费成为常态,不付费成为例外,从根本上来说是对人类自身文明的。对此现象进行深入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编辑:占思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