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沟通这本书好吗
当你想要向他人提出请求并得到善意的回应时,怎样才能让对方更容易配合并理解你的需求呢?《非沟通》这本书给出了四个重要的原则。遵循这四个原则,你的需求便能够得到善意的满足。
原则一:使用“请求”而非“要求”
原则二:使用正向且具体的语言
在表达请求时,要尽可能使用肯定的、具体的语言。这是因为大脑对否定词不敏感,使用反问句等句式可能会让对方感到困惑。具体、清晰的请求能让对方明白你的期望,例如:“每周应该进行三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这样的表述既正向又具体。与此相反,“别那么懒,动起来”这样的表述则是负向且模糊的。
原则三:阐明请求的目的
在提出请求时,告诉对方你的目的,这样可以让对方更好地理解你的需求,并减少对方的困惑和疑虑。比如,当你请求同事分担工作时,你可以说:“我马上要处理紧急任务,能否请你帮我处理一下客户投诉?你之前有处理过类似问题,流程最熟悉。”这样对方就能明白你的处境和需要帮忙的原因。
原则四:请求对方重复你的请求
让对方重复你的请求可以确保他们真正理解了你的意思,避免因为误解而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在亲子沟通中,这一点尤为重要。比如,与其说“在学校乖一点”,不如具体说明:“请举手再发言,别人说话时安静听。”然后问孩子:“你能重复一遍该怎么做吗?”以确保他们真正理解了你的意思。
《非沟通》的核心意图并非通过改变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是通过理解和尊重来建立坦诚和有同理心的关系。当你下次需要提出请求时,记住先做三件事:把“你应该”改成“我需要”,给需求加装GPS导航(时间、地点、步骤),并问一句:“你能重复一遍刚才说的吗?”真正高级的请求,不是说服,而是共建。通过遵循这些原则,你的需求便能够得到善意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