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火把节的风俗文化有哪些
盛夏七月,艳阳高照,热情如火
火炬燃起,火把节热烈开启
在这炎热的七月,一个盛大的节日——火把节悄然来临。夜晚的星空下,万焰闪烁,火花点点,火把节的火焰如同人们的热情,只增不减。
火把节是白族、彝族等少数的传统节日,也是白族全年节日中除去汉源节日外最正式、最隆重的本土节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民间举行系列活动共同庆祝。
关于火把节的由来,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其中,“火烧松明楼”故事中的柏洁夫人,因其对爱情的忠贞,被当地百姓铭记,火把节由此衍生。火把节也有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寓意。
每年的火把节,洱源县城都会热闹非凡。高达二十六米的大火把,火把顶上扎着莲花座台,巨大的升和斗,青松上立着振翅翱翔的白鹤。还有白族唢呐队、龙狮灯队、腰鼓队、彝族打歌队等精彩表演。
洱海沿岸的白族群众还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各村子都在村中空地上竖起二十多米的塔形火把,火把上插着象征五谷丰登、吉祥平安的升斗彩旗。晚上,当大火把被点燃,男女老少团团围住,欢腾起来,吹着唢呐,敲着锣鼓,载歌载舞,欢呼雀跃。
孩子们手拿小火把,互相追逐,向着对方燃烧着的火把上撒松香,以“火明”示福。接着,人们将火把点燃到稻田埂上走一圈,驱除害虫,预祝丰收。当火把上的梨果烧掉后,人们争相去抢,抢到的人将有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