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是什么意思解释一下


慧慧有一个常常大声说话的母亲,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她的声音高亢如吼。许多时候,慧慧正在专心致志地做作业,母亲却频繁地打断她,要求她去做其他事情。慧慧希望专注于自己的任务,因此选择忽略母亲的呼唤。每当母亲呼喊几次无果后,她的声音便会愈发高涨,最后变成震耳欲聋的吼叫。在母亲长时间的高分贝压力下,慧慧已会了充耳不闻,对母亲的许多建议和指令不再遵从。

在与众多父母的沟通中,普遍存在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孩子们有时似乎对父母的指令置若罔闻,即使父母反复强调同一件事,孩子们也可能充耳不闻。面对这种情况,许多父母会深感愤怒。他们尝试以柔和的方式沟通,但往往效果不佳,于是不得不提高音量,甚至大吼大叫。他们语速飞快,像连珠炮一样对孩子发起攻击。虽然有些父母明白这样做不对,但他们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采用语言来试图让孩子听从。

即便是最有耐心的父母,也有可能在某些时刻失去控制,对孩子大喊大叫。每个人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而当情绪失控时,我们往往不会在意发泄的对象。虽然事后可能会向孩子道歉,但孩子的心灵已经受到了伤害。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当父母反复使用语言要求孩子听从时,孩子可能会无意中学会这种粗暴的表达方式。当遇到相似的情况时,他们也可能用严厉的语言去对待他人。当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使用不友善的语言时,应该反思自身是否有不良的影响。

大声训斥孩子可能在最初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孩子适应这种方式后,就会充耳不闻。表面上,孩子可能没有反抗,但实际上,他们的心理已经充满了对抗。他们任由父母去说,却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不理会父母的话。许多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的沉默并不代表接受,而是默默的反抗。一旦发现孩子对自己的指令置之不理,父母就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并自我反省,做出积极的改变。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父母应该:

1. 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不听话背后的真实原因,而不是一味地用大喊大叫来威慑他们。

2. 从孩子的视角理解他们: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这样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3. 不过分追究孩子的错误:孩子犯错后已经会有愧疚感,父母应该给他们机会改正,而不是过分追究和羞辱。

4. 正确看待自己的愤怒:即使很生气也不意味着一定要对孩子大喊大叫。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思考以下问题:

1. 父母的大喊大叫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在他们喊叫时,你的内心感受如何?

2. 你认为大喊大叫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吗?为什么?

3. 当父母多次重复指令时,你会选择不听吗?你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