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井下石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落井下石”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看见有人掉到井里,不仅不施以援手,反而往井里扔石头。它用来形容那些在别人遇到困境、危难时,不仅不帮忙,反而落井下、加以陷害或打击的人。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故事的主人公是范雎。范雎原在魏国,投奔中大夫痤,但受到排挤。后来他逃到秦国,通过郑安平的帮助,用“远交近攻”的策略说服了秦昭襄王,并得到了重用,被封为相国。范雎掌权后,对曾经帮助过他但功劳已不那么突出的人,比如郑安平,以及后来也想攀附他的人,都心怀疑虑,不敢重用。

当时,有一个叫蔡泽的人,他观察范雎的权势和处境,认为范雎虽然得势,但树敌太多,根基不稳,最终会被诛杀。于是,蔡泽主动上门拜访范雎,先是极力赞美范雎的才能和功劳,让范雎感到高兴;然后话锋一转,暗示范雎的处境就像坐在高高的山上,下面是深渊,非常危险,暗示他应该及早考虑后路。范雎听后非常警醒,觉得蔡泽说得很有道理,便向他请教。后来,范雎果然猜忌并逼死了郑安平,也视蔡泽为潜在威胁,将其流放。几年后,范雎病重,秦昭襄王问他谁可以接替他,范雎推荐了蔡泽。蔡泽接替范雎相位后,也没有忘记当年范雎的“落井下石”之恩,对范雎十分礼遇,并赠予他金钱和礼物。

这个典故生动地诠释了“落井下石”的含义:不仅没有在别人危难时伸出援手,反而趁人之危,加以打击或陷害。这种行为体现了极大的冷漠和恶意,是人际关系中非常负面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