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加个偏旁是什么字
成语“画蛇添足”中的“添”字大家都非常熟悉。如果我们去掉“添”字的三点水偏旁,就会得到相对较为生僻的“忝”字。这个汉字的结构比较独特,可以分成“天”、“小”二字再加一点。其中那个多一点的“小”字,认识的人数就更少了。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汉字部件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让我们从“忝”字入手来了解一下。读作tiǎn(与“舔”字同音)。在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忝”的解释是:“忝,指的是耻辱。它的字形以‘心’为部首,以‘天’为声旁。”这意味着“忝”字的含义与人的心灵和天生的良知有关。
在字形结构上,“忝”字的上半部分是声旁也是形旁的“天”,表示上苍、自然、与生俱来的意义。金文和小篆中,“忝”的下半部分呈现为心形,反映了古人对感觉和思维器官——心脏的理解。整个“忝”字的字形可以被解读为表示与生俱来的、朴素敏感的天地良心,即先天具有的羞耻感。“忝”的本义是羞辱、愧对。它还被引申为自称的谦词,含有轻贱、侮辱的意味。
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隶书已经比较接近金文和小篆的写法,但已经无法清晰地看出下面的心形。早期的楷书则将下半部分写成了“竖心旁”。随着字形的进一步演变,草书字形更加接近今天的写法。在这个过程中,原来的“心”字逐渐演变成了今天多一点的“小”字。而“忝”字也成为众多汉字的声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