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九仙山的来源故事


提及九仙山,我便想起那山顶上的八仙过海的雕像群,曾跟朋友开过一个玩笑。

当时,朋友兴致勃勃地想上前拍照,我笑着说,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九仙山,难怪只有八仙的雕像,原来你也位列仙班,刚好凑成九仙。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小小的玩笑竟然与九仙山的名字由来如此契合。俗话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这座山上,还有一处奇特的景点,由许多巨大的石墩组成,从远处看,仿佛一颗颗棋子排列在天地间。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农民在山上砍柴,遇到八仙在山顶一块巨大的石头上下棋,被称为棋盘石。他驻足观看,忘记了时间,直到日落才回家,发现家中早已儿孙满堂。这时他才明白自己遇到了仙人。他急于返回山上寻找仙人,但仙人已经远去。于是他在山上修炼,最终也成为了一位仙人。我的玩笑话仿佛与这个传说相呼应,据说这里还有唐元年间开山僧邹无比在天然室修炼成仙的传说,恰逢八仙在邻洞欢聚,合为九仙。

说起正门,我还知道一条鲜为人知的上山路径。大约因为九在文化中代表着极致和美好,为了给这座山赋予更神秘的色彩,便定名为九仙山。在福建省内,就有三座著名的九仙山:漳州九仙山、建瓯九仙山和德化九仙山。我能够来到德化九仙山,纯属巧合。

我从事大型散货船运输业务,时常需要往返于港口码头。某天,我得知将要前往泉州码头装货,于是决定顺便到德化一游。抵达泉州后,我得知码头靠泊计划延迟了两至三天,但具体时间尚不确定。

既然已经到了泉州,我便想四处走走。这时我想起一个朋友曾提到他的同事的父亲是德化陶瓷大师林建胜,于是我决定去德化参观大师的作品和创作源头。我联系了一个德化的朋友,他热情地提供了地址并导航至德化上涌镇。朋友的家很大,有很多房间,比住酒店还要舒适。

在上涌镇时已是傍晚时分。朋友问我有何打算,我便提出想去拜访德化著名的级大师林建胜老师。朋友思索片刻后告诉我,林老师是他表哥的师父。我们联系了他的表哥并约定次日去林建胜老师的工厂参观。

虽然我们有两位本地人带路,但我习惯使用导航前往聚益瓷雕工艺厂。表哥介绍了我们的来意后,林老师介绍了白瓷的工艺并带领我们参观了作品展览室。那里有许多精美的作品,大的、小的、各种造型的都有。我无法通过简单的拍照展示大师作品的优秀之处。

参观完作品后,林老师建议我们去看看他儿子的小工作室。楼上有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正在研究设计和工艺。他停下手中的工具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创作之路。他不仅学习制作了我们看到的大型作品,还试图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在题材、设计、工艺等方面进行新的尝试。我们看到他的一些习作作品确实展现出了一种新的风格。我们与他交流并添加了微信以便日后关注他的作品更新。

当天参观完德化白瓷艺术品后,我和朋友去了食骨记养生火锅享用晚餐。之后我们决定继续探索德化的旅游胜地。九仙山是我们此次旅行的目标之一它位于赤水镇、上涌镇和大铭镇的交界处通常游客都是从赤水镇的景区大门进入但因为我们有了本地朋友的向导我们可以选择不走寻常路我们从上涌镇就可以找到上山的路由于导航无法显示这条路线我们只能依靠人工导航所以没有分享路线的计划想要走这条路的朋友一定要找当地的向导带路。

这条山路并不好走感觉像是德化版的秋名山发动机一直轰鸣着好在路上没有太多车辆所以我们顺利通过了山路上的卡点大铁门平时是关闭的但当天我们很幸运地通过了它一路上坡道曲折终于来到了一个较为平坦的地方稀疏地停了几辆车这里距离真正的九仙山景区还有一段距离需要爬半个小时左右才能到达景区这才真正有了爬山的感觉有些地方路段非常狭窄只能容纳一人通过有时需要翻越路的大石头。景区的景色非常美丽但由于当天的天气不错雾凇景色并不明显但我了解到雾凇不仅出现在北方的秋冬季节东南沿海的高山上也有形成雾凇的条件真是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在我爬山累得饥肠辘辘的时候忽然闻到了一阵饭香原来是景区里的工人和们正在做午饭他们用柴火烹制了简单的闽南咸饭我狼吞虎咽地吃了三大碗把旁边的人都逗乐了他们说他们辛苦工作一个上午也吃不了这么多饭这下终于吃饱了更有力气逛九仙山了。

在出差途中能够拜访级工艺美术大师见识白瓷艺术拜访仙山欣赏美景也是工作中的乐趣让我更加热爱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