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液态空气是根据什么
五、氧气的制法详解
一、工业制备氧气
原理:根据液态空气的成分及其物理属性差异进行分离,通过控制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来实现(属于物理变化)。
过程:在低温高压的环境下,空气被液化处理。通过调整温度,使氮气首先蒸发出来,留下的则是沸点较高的液态氧,最后储存在特定的钢瓶中。
二、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和步骤
(一)高锰酸钾制氧法
原料:高锰酸钾,一种紫黑色固体,可以溶于水并呈现出紫红色。
反应原理:2KMnO4 = K2MnO4 + MnO2 + O2↑,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发生装置:选用固体加热型装置,因为高锰酸钾是固体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收集方法:采用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会与水反应,优点是可以得到纯净的氧气。
实验步骤简述: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固定仪器、点燃酒精灯加热、收集气体、验满、撤离导管、熄灭酒精灯。
注意事项:集气瓶内若未装满水或未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或结束时未在水下盖上玻璃片都会导致气体不纯;试管口放置棉花团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造成堵塞;结束时先撤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是为了防止水倒吸导致试管炸裂。
(二)氯酸钾制氧法
原料:氯酸钾(白色固体,能溶于水)和二氧化锰(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反应原理:在二氧化锰的催化及加热条件下,氯酸钾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
发生装置:同样选用固体加热型装置。
收集方法:使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会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优点是可以得到干燥的气体。
实验步骤与高锰酸钾制氧法类似,但试管口不需要放置棉花团。
(三)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法
原料:过氧化氢溶液(或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反应原理:在二氧化锰的催化及加热条件下,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
发生装置:选用固体-液体常温型装置。因为该反应在常温常压下即可进行,无需加热。
收集方法: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步骤包括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放入二氧化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固定仪器、收集气体等。其中检查气密性的方法与高锰酸钾制氧法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