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这个典故说的是西汉时期的匡衡,为了读书发奋学习,家里穷得连灯油都舍不得买,只能凿穿墙壁借邻居家的光读书。


凿壁偷光是中国古代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它讲述了西汉时期一位名叫匡衡的勤奋好学的年轻人。匡衡出身贫寒,家境十分困难,甚至连买灯油的钱都没有。然而,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执着,使他无法忍受在黑暗中摸索。于是,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决定:凿穿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来读书。

这个典故不仅展现了匡衡的勤奋和毅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匡衡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出身如何,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要坚持学习,不断进取。

凿壁偷光的故事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追求知识的权利。匡衡的坚持和努力,不仅为自己赢得了美好的未来,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因此,这个典故至今仍被人们传颂,成为鼓励人们勤奋学习、追求进步的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