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超全超易懂,学习必备!


好的,以下是七年级地理人教版知识点的总结,力求全面、易懂,是学习的必备资料:

一、地球和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差。

公转:地球绕太阳不停转动,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3. 纬线和经线

纬线:垂直于地轴,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特点:平行、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向两极递减为零)。划分:赤道(0°)为界,南北半球;南北回归线(23.5°S、23.5°N)、南北极圈(66.5°S、66.5°N)为界,五带。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特点:长度相等、相交于南北两极点。划分:本初子午线(0°)为界,东西半球;东西经度各分180°。

4. 地球仪和经纬网

地球仪: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构成的网络,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5. 地图的三要素

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对地理事物名称、数值等的文字说明。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6. 地图的种类

自然地图: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

人文地图:政区图、人口图、交通图、旅游图等。

二、陆地和海洋

1. 地球的海陆分布

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 海陆的变迁

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

例子:喜马拉雅山上的古海洋生物化石、大陆架的轮廓相似性。

3. 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岩石圈由板块拼合而成。

板块运动:碰撞挤压、张裂拉伸。

现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4. 地形类型

丘陵:海拔较低,坡度较小,相对高度不大。

山地:海拔较高,坡度陡峭,沟谷幽深。

高原:海拔较高,面积广大,地形坦荡,边缘陡峭。

平原:海拔较低,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5. 陆地地形图的阅读

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闭合曲线。

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的地图。

等高线特点:弯曲处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闭合且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等高线闭合且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

三、天气和气候

1. 天气与气候

天气: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

气候: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2. 气温

气温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气温的日变化: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3. 降水

降水的测量工具:雨量器。

降水类型:雨、雪、冰雹、冻雨、霜等。

降水的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4. 风

风的形成: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风的等级:根据风力大小分为12级。

5. 天气图

天气图:表示某个地区一定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的地图。

天气符号:表示各种天气现象的符号。

6. 气候类型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

气候类型划分:根据气温和降水组合划分。

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四、人口和城市

1. 人口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 死亡率。

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

2. 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等。

3. 城市化

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的过程。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

4. 城市功能分区

功能区: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区域。

主要功能区: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文化区等。

五、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1.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资源。

自然资源类型: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衡。

2.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的事件。

自然灾害类型: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等。

自然灾害的防御:加强监测预警、工程防御、非工程防御。

六、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

1. 农业

农业定义: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满足人类生存需求的产业。

农业分类: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农业地域类型:热带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旱作农业、灌溉农业。

2. 工业

工业定义:对自然物进行加工,创造新的产品的产业。

工业分类:重工业、轻工业。

工业布局影响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等。

3.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交通运输布局:影响交通运输线路和枢纽的布局。

4.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改变地貌、影响气候、破坏生态平衡等。

人地协调发展:人类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七、中国地理

1. 中国的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位于北半球,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小部分位于低纬度地区。

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 中国的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乡(镇、民族乡)。

3. 中国的地形

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主要地形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区、青藏高原区。

4. 中国的气候

气候特征: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主要气候类型:东部季风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内陆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高原山地气候。

5.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淮河、辽河等。

主要湖泊: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等。

6. 中国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主要自然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7. 中国的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迅速,但地区发展不平衡。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

西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8.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分布:东多西少,沿海、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区、高原人口少。

民族:56个民族,汉族人数最多,少数民族分布广泛。

9. 中国的城市

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西安等。

八、世界地理

1. 世界的海陆分布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 世界的主要国家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3. 世界的主要地形区

亚洲: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非洲: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大裂谷、刚果盆地、南非高原。

北美洲: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平原、大平原、拉布拉多高原、五大湖。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

南极洲:南极冰盖。

欧洲:西欧平原、东欧平原、波德平原、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大洋洲: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岛。

4. 世界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5. 世界的主要河流

长江、黄河、尼罗河、刚果河、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伏尔加河、莱茵河、多瑙河、湄公河。

6. 世界的主要湖泊

里海、贝加尔湖、死海、苏必利尔湖、五大湖、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

7. 世界的主要矿产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铝土矿、铜矿、锡矿、钾盐等。

8. 世界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热带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旱作农业、灌溉农业。

9. 世界的主要工业地带

西欧工业带、北美五大湖工业带、日本工业带、中国工业带。

学习建议

理解为主,记忆为辅:地理学习重在理解,要弄懂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要死记硬背。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学会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图文结合,直观学习:地图是地理学习的工具,要学会看图、用图。

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希望这份总结能帮助你更好地学习七年级地理!记住,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