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宝宝一岁前不能吃盐
许多妈妈对于宝宝是否应该吃盐的问题都会与家中的长辈进行探讨。经常听到老人们说,孩子不吃盐哪会有力气呢?尤其是在夏天,宝宝出汗较多,体内流失的钠如何能通过不吃盐来补充呢?关于这个问题,《居民膳食指南》确实已经给出了明确建议:一岁的宝宝不应摄入食盐。那么,这其中有何科学依据呢?我们又该如何预防食物中的隐形盐呢?
对于一岁前的宝宝来说,不吃盐是有其深刻道理的。《指南》建议,不同年龄段宝宝的食盐摄入量应有所区别:一岁前不应摄入食盐,1-2岁时每天食盐量不超过1克,随着年龄的增长,食盐量逐渐递增。为什么宝宝在一岁前不宜吃盐呢?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钠。对于大人而言,食盐能让食物更加美味,但对于小宝宝的味蕾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咸味来刺激味蕾。事实上,宝宝在胎儿时期味蕾就已开始发育,出生后的味蕾敏感度是大人的几十倍。对于宝宝来说,食物的原始味道已经足够有滋味。宝宝的器官还在发育中,尤其是肾脏较为脆弱,摄入盐分可能会增加肾脏负担,影响发育。
那么,哪些食物中含有隐形盐呢?一些蔬菜如茴香、芹菜、茼蒿、塌棵菜等含有自然盐,钠的含量较高。海鲜如肉类、鱼类和虾贝类也含有不少钠。调料如鸡精、味精和酱油中都有钠的存在。零食如冰激凌、薯片、牛肉干等也含有盐分。宝宝常吃的面条、面包中也含有盐分。
对于一岁内的宝宝,主要以母乳为主,六个月后才开始添加辅食。妈妈们要注意在辅食中避免含有隐形盐的食物。如果宝宝想吃,也要少量食用,且在烹饪过程中不要再额外添加盐分。有些细心的妈妈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食物中的盐分,比如煮面条时会先煮一遍捞出,再煮一遍,以过滤掉一部分盐分,这都是为了宝宝的身体健康着想。
随着宝宝的成长,他们对钠的需求逐渐增加。一岁后,随着辅食的多样化以及肾脏功能的逐步完善,宝宝需要摄入适量的钠来平衡液的渗透压,调节和肌肉的刺激。但即使如此,妈妈们仍然需要留意食物中的隐形盐,合理控制宝宝的食盐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