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早上起来感觉饱
熟悉场景,心有灵犀: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验?肚子已经饱饱的,却仍然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总想再来一口;晚餐明明吃得心满意足,到了夜深人静时,却对宵夜心生向往;工作间隙刚写下几行字,零食的香气就让人难以抗拒。
如果你是“易饿体质”,不妨在留言区打个招呼,让我们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都知道,胡吃海喝有损健康,七分饱才是养生之道。但问题是,总是觉得饿,该怎么办呢?这是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吗?是时候解开这个谜团了。
你可能会误解“饱腹感”
你平时吃饭会吃到几分饱?相信要吃到十分饱是有难度的,分饱是更多人的吃饭常态。但有的人即使感觉胃已经满了,仍然想吃,这是身体出问题了吗?一个重要的概念需要弄清:饱腹感≠饱足感。
虽然胃是感知“饱”最直接的器官,但真正掌控食欲、操控嘴巴的,其实是大脑。饥饿感源自血糖的下降,进食后,随着血糖值上升并趋于稳定,大脑会提示你“吃饱了”。大脑说“饱”,未必等于“胃已经满了”。实际上,此时胃可能仍有一定进食空间。也就是说,你可能被“骗饱”了。
比如,很多人吃糯米食品时,胃容易感到压力,吃一个就会有饱感,但没过多久就感觉到饿。这是因为糯米食品进入肠道后就消化得很快。还有粥、汤羹等含大量水分的食物,它们会迅速占据胃部容积,一旦它们进入肠道,饥饿感就迅速袭来。
那么,什么是饱腹感呢?简单来说,在进食后一段时间,甚至在下一顿饭之前仍然不感到饥饿,才是真正的饱腹感。
如何缓解饥饿感?
多吃饱腹感强的食物。在进餐时尽量细嚼慢咽,多吃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如鱼、虾、鸡肉、瘦红肉。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杂粮、蔬菜水果、菌菇等。
夜晚犯“宵夜瘾”是怎么回事?
如果你一日三餐饭量正常、营养均衡,但一到晚上就忍不住想吃宵夜,这多半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晚上觉得饿,原因主要有:
(1)饥饿素在作怪。内位于下丘脑的中枢调节机制在接收身体信号后,会释放出一种专门调节食欲的激素——饥饿素。研究表明,人在夜晚8点时,饥饿素相对多,此时的饥饿感比其他时间都要强烈。
(2)睡觉时间晚,胃已经排空。正常情况下,混合食物的排空时间为4~6小时;流食、半流食则更快,在1小时内就会排空。如果你晚上6点吃晚饭,到晚上10点时开始感到饥饿,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3)少数人是夜食综合征。少数人会在夜间有难以控制的进食冲动,这是一种进食障碍,名为“夜食综合征”,常见于肥胖和糖尿病患者。夜食症的患者通常表现为早午餐没有食欲,但在晚餐到临睡前这段时间食欲旺盛,甚至会半夜饿醒,不吃就无法睡着。
除了做到三餐按时吃饭、膳食平衡外,建议晚上10~11点入睡,以尽可能减少夜间进食的冲动。对于晚饭吃得较早或不得不熬夜的人群来说,可以少量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但要注意不要临睡前才吃,应尽量提前进食时间,与睡觉间隔2小时以上。精神压力是诱发夜食症的主因,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来说,不仅要看消化科,必要时也要看心理科,关注心理因素。
突然馋了?可能与情绪有关
还有一些人突然很想吃东西,却不是因为饥饿感,而是单纯“馋”。这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要留意自己的情绪问题。脑科学研究发现,人在面对压力时,身体的交感系统被激活;而吃东西会刺激身体的副交感系统切换到“修养模式”,让人感到心态平和。人在进食后血糖水平升高也会让人情绪更加稳定和愉悦。但如果这种受情绪驱动的进食不加控制可能会发展成报复性进食甚至暴食症。如果满足多种情况就要关注一下自己的情绪健康了:突然变饿而不是慢慢变饿;只想吃某些特定的食物;吃的时候经常意识不到自己吃了很多;吃饱后也很难停下来;过量进食后会感到后悔、愧疚等。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要学会调节情绪、释放压力多与亲朋好友沟通以及通过听音乐、写日记等方式来排解情绪。此外还要调整生活习惯按时吃饭专注品尝食物本身有仪式感地吃饭减掉餐后甜品;不要在家里囤垃圾食品;多运动少熬夜早睡早起等当出现情绪性暴饮暴食时要找到源头从解决诱因做起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排除上述因素后仍然觉得自己容易饿控制不住想吃这时要怀疑可能是疾病引起的有相关症状的人要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及时就医。 ①肥胖人士越胖越想吃可能是大脑在作怪。②